长安什么都贵,住大地方不容易。

解读:长安的东西都贵。生活在这么大的城市,生活很难维持,很艰难。

缘起:贞元三年,16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去拜访大名鼎鼎的顾况。顾况看到手稿上有“白居易”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活得不易!" .

等到你看了稿子,读到“漫无边际的草过平原,随每个季节来来去去。野火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别了,古草》),他立刻欢呼起来,说:“好诗!有这样的天赋,活着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歌才华,并对其大加赞赏,白居易诗歌之名不胫而走。

这个故事还涉及到了“以卷轴书写”之风。古代科举考试前,考生会带着自己的诗词去拜见朝廷的达官贵人,以求得到欣赏。这对他们以后的考试也有帮助。

扩展数据:

唐代物价(钱传)

经济学家说,价格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也是人为因素* * *相互作用的结果。毫无疑问,影响价格变化最活跃的因素是货币。那么,循着唐代货币政策的变化,追溯物价轨迹及其不断的波动,一个时代的风貌就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可避免地要继承前朝的弊端;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日用品短缺导致的物价上涨。据《旧唐书·高祖纪》记载,唐高祖初得天下时,因为京师昂贵,甚至禁止在山海关屠宰贩卖;武德元年以后,隋、五铢的废除,鲍彤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稳定物价,提高货币购买力。

但由于连年战乱,农业歉收,各地物价居高不下,直到10年唐太宗继位。然而仅仅过了三年,情况就有所好转:“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关中富庶,牛马野。也有丰年的,米斗三四块钱。从京城到山面,从山东到海边,他们不愁吃的,都是从路上取的。”

显然,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粮食和丝绸的增加,以及鲍彤货币的升值,物价急剧下降。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没有新的货币框架,贞观时期强大的国力完全是由鲍彤的币值和较低的物价支撑的。

当高宗当政时,早期的价格很低。永辉五年(公元654年)是大丰收的一年,洛州的小米才两块半一桶。这是高宗时代最低的食品价格。直到乾丰元年(公元666年)才改为铸乾丰全保,价值十元,导致商贾受阻,米帛昂贵,又因连年与朝鲜、吐蕃、突厥作战,农耕不景气,导致物价飞涨。

很长一段时间,关中地区的米斗达到三四百块钱。前后不到20年,变化之大令人惊叹。后来从武则天称帝到唐中宗复辟,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劣币盛行,各地物价都没有恢复的机会。“一百块钱花在米上”的记录随处可见。

唐玄宗在位近50年,是唐朝政治和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四海之内产量的增长和充足的物资供应为价格回落创造了条件。此外,政府还采取了收缴劣币、增加铜币流通等措施,使鲍彤货币币值高、购买力强。

当时一枚价值五铢的硬币重4克,每桶大米在今天是7.8斤。以初唐大米最低粮价计算,每克铜钱可买0.98斤大米,每文通宝可买3.9斤大米。可以说,这样的物价水平,这样的货币购买力,只是唐朝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元755年,165438+十月,“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天灾频仍,征收急奢,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自然造成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贫困。初唐令人向往的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百度百科-长安不好住

人民网-唐代物价(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