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即墨古城,那些凝固的城市记忆。

“即墨”因城(位于平度市古言镇大竹峁村一带)近墨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史书中。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著名的贸易之地,县治在秦。汉初成为胶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在现址建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有了《即墨县志》仁化乡地图,可以一窥青岛的原貌。清代即墨县辖7个乡,仁化乡从即墨县向东至大海,再向南至大海。西起女谷口至团岛。包括崂山区大部分地区(王哥庄除外)和青岛市四区的面积。一个乡镇的面积足够大,但它只有14850户,人口69943人。据清代同治本《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县建于隋开帝十六年(596)。城墙长2000米,高9.1米,厚6.6米。外面的护城河深3.9米,宽11米。明万历年间,知县和县令杨重修。据《即墨县志》记载,城内有三门,门上均有铭文,分别为东门望海(东临茫茫大海)、南门京岱(南望崂山群峰)、西门临川(西河附近)。即墨古城的三门都是瓮(城门周围的一个小镇),城门楼是两层阁楼。即墨古城还有四个亭子,分别是:东阁(魁星阁)、西阁(观音阁)、北阁(三官阁,指天官、地官、水官)和南阁(火神阁)。直到1912,即墨县一直沿用清末旧制,属于登临青胶路。1925年,即墨直隶在南京国民* * *前期的山东省。1938 65438+10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即墨市。1942年9月,* * *领导的即墨县抗日民主在县城西北的地前村(今石峰店镇)成立。1943年,以烟青公路为界,西至即墨县,东至鸡东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56年3月,董贤县并入即墨县,改为莱阳地区。1957 10月,变更为青岛。1961 3月,变更为烟台地区。1978 65438+2月,改名青岛。1989年7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即墨市。2017年10月30日,10,是即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撤市设区正式挂牌。这是继1989撤县设市以来,即墨发展进程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标志着千年商都正式进入“即墨区”的新时代。风雨沧桑,历史与海钩沉。如今,即墨古城的历史魅力只能从现存的史料中看出。老照片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城市的发展进程。走进即墨市,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神奇古城。一组百年影像,去感受即墨的深厚历史。墨河小坝墨河枯水期河* * *济桥从集市归来,即墨古城南城墙南门城楼城北真武庙, 翁城与城墙即墨古城南门西即墨古城墙北阁即墨古城西门与西阁里街西阁老影西翁城恩荣坊即墨古城牌坊即墨城南阁(火神庙)文庙前街街景即墨古城东门即墨古城东阁寺凌杏门内景“斯文”广场与“万里云曲”广场万寿宫(兴国寺) 文昌戈文寺圣门槐舍寺即墨古城吉日漠河莫市村西北漠河吉日重新走进这些老照片,一种历史感油然而生。 雄伟的城楼,平凡的小巷,众多的牌楼,古朴的民风,无不诉说着前人的勤劳与智慧,描绘着即墨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