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是什么?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美国作家塞林格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小说一打开,霍尔顿冷嘲热讽的形象就扑面而来,脏话随处可见。这也是这本书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原因。但如果你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主人公霍尔顿幼稚的表情清晰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在我看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社会意义远比它的文学意义非凡。
叛乱背后的怯懦
二战后,政治动荡造成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心理疾病。描述这一时期文艺作品的繁荣,在美国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在英国被称为“愤怒的青年”,在法国被称为“世纪之痛”或“新浪潮”。《黑麦》是其中的佼佼者,霍尔顿显然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故事中,霍尔顿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不敢急着回家,在繁华的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他的所作所为是“垮掉分子”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寻求刺激,穿着奇装异服;喝酒闹事,整天沉溺于幻想。然而霍尔顿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他召来了妓女,但他不安;他讨厌电影,但他用电影消磨时间。与其说他是典型的反英雄,不如说他是自欺欺人。
“反正我总会想象一个大麦田里有那么多孩子在玩游戏。成千上万的孩子。周围没有人——没有成年人,我的意思是——除了我。我,我正站在那该死的悬崖边上。我的工作是在那里放哨。如果有哪个孩子跑到悬崖边上,我会抓住他们——我是说,孩子们在疯狂地奔跑,我不知道自己在跑向哪里。我必须从某个地方出来抓住他们。我整天都这样。我只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但这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我知道这很离谱。”
译林版有译者序,把这段话定义为幼稚可笑的理想。我的感觉正好相反。其实原文并不包含“守望”的意思,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守望者”我觉得霍尔顿当时已经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离开是为了维持这个身份。“麦田”不是纯洁的象征,而是平庸的生活。坠入“悬崖”代表堕落,“抓住”则表现了霍尔顿不完全的反抗。他厌恶虚伪的世界,所以远离麦田,却因为迷茫,找不到光明的出路,只能站在悬崖边,保持半妥协的姿态。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了。1945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打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裕和强大,但它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而棘手的问题。美国社会越来越追求工业和政府的合理化,机构和公司的宏大规模和非人性化,用科学的方法审视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传统生活方式。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场新的社会运动,即所谓的现代化运动。然而,美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反对这种趋势的潮流,即反现代主义和反对现代思想的潮流。他们认为,大政府、大公司和大劳工组织——这些现代方式令人厌恶,毫无人性,是一种威胁,而传统方式更好,更健康。
更美国化。
一切都指向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工业化的推进之间的矛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便利,但同时又厌恶快节奏时代特有的浮华和虚伪。于是,这个精神跟不上时代步伐,内心还依恋传统的群体彻底迷失了方向。他们就是所谓的嬉皮士和朋克。他们无疑比霍尔顿更激进,试图用迷幻药和酒精麻痹自己的灵魂,以避免痛苦。霍尔顿与嬉皮士或朋克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反社会的,都充满理想。他们的反抗同样消极,甚至加速了堕落的趋势。如此尴尬的生存状态,在另一部“垮掉派”小说《在路上》中也有充分体现。《在路上》是凯鲁亚克在短短三周内无意中写成的。书中的人物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些害羞的逃避者。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自己,回到一个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更加个人主义的美国社会。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某些群体的犹豫而停下来。无法融入社会却又无法抗争的群体,最终都是悲剧。
转型的痛苦
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原因除了时代的因素,还在于他的年轻。同期的成年人似乎很少像他一样迷茫,他们的世界很容易被物质充斥。但是,16岁的霍尔顿很天真,眼神犀利的可怕。他很容易发现别人的苍白和自己的精神。他厌恶那些热衷于谈论女人和酒的同学,厌恶校长的虚伪和势利,愤怒地擦掉墙上的淫秽文字。但青春的躁动也让他离经叛道,他并不比别人强多少。真正让他感到不安和焦虑的是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
霍尔登觉得他的老师和父母强迫他学习,是因为他们想让他“将来买辆他妈的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没有人可以信任,都是“伪君子”。他向往妹妹费欣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他的世界充满了污秽。
哥哥D.B .可能是霍尔顿第一次看到成人世界的“指南”。这个图完全是从侧面描述的,但是挺立体的。“以前,他在家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作家……”“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差点要了我的命。”可见在霍尔顿眼中,D.B .才华横溢,曾经是他崇拜的对象。"现在他在好莱坞,是个婊子。"霍尔顿喜欢的作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写剧本,对于认为电影是假的主角来说是不可原谅的。霍尔顿对哥哥的期望破灭了,然后他对成人世界的厌恶多了一点。
站在对面的那个人是他的妹妹费欣。小说结尾,他淋了雨,看着妹妹玩旋转木马,浑身湿透,却异常开心。“她穿着那件蓝色外套,不停地转身。她看起来真他妈的漂亮。上帝,我希望你在那里。”在一段精彩的段落中,霍尔顿的孩子气质展露无遗,但与此同时,那种深层次的悲哀也沉重地打击着读者的内心——他选择逃避,拒绝成长。哥哥艾里的死亡现场也可以证明,他打碎了车库所有的窗户,手上滴着血。可以说,这种情节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复发生无疑是为了营造一种压抑的冲突气氛。作者显然打破了童年在文学作品中作为美好象征的角色模式,在那里,纯真年代和现实社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陷阱。
16岁,主人正义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他的梦想渐渐破灭,现实却冲进了他的世界。他试图接受,却发现自己不喜欢欺骗和做作。于是,他幻想着去穷乡僻壤,装成一个聋哑人,却无法摆脱自己逐渐远离老实淳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