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历史发展渊源是什么?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龚宇》记载,大禹治水后,中国东部分为河北、燕、清、徐、杨、荆、豫、梁、雍等九州,古徽州划归扬州。
古徽州春秋时属吴国,吴国灭亡后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地处吴楚之间,素有“吴楚分源”和“吴头楚尾”之称。在婺源县北袁哲乡柘岭脊上,至今仍有一块“吴楚坟园”石碑。
公元前2265438年至公元前206年,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沿袭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国的“郡县制”,即在全国实行郡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36郡,每郡又有数郡。初设蓟县、鄢县两县。
公元前201年至公元前121年,伊、歙县先后属荆、吴、江都。公元前19年,广德建义县,三年后废。
2008年,吴国划东乡、歙县为市心县,南乡县为县,西乡县为溧阳县、杨修县,并增六县* * *建新都县,由市心县管辖。始兴县就是现在的浙江淳安。这是这个地区设县的开始。
258年,杨修郡改为海阳郡。280年,新都郡第一次改名新安郡。所以新安文化由此开始,后来被命名为新安诸派。
据《读史记纪要》记载,祁门县西乡有新安山,据说是“山中奇秀,是县之胜”,“据说县名新安”。仍辖6县,丁鑫县改为“绥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
464年,溧阳郡并入海宁郡,新安郡辖云、邑、海宁、绥安、石新五郡。522年,武县寿昌县划归新安县。553年,新安郡改为新宁郡,辖海宁、益州、益州、溧阳四县,海阳归扬州管辖。
589年,复新安郡,费、伊二郡归海宁郡,划归梧州管辖。后在漳州设邑、鄄二郡,州治邑县。后来海宁县改为休宁县。607年,改州为新安郡,领休宁、彝、云三郡,郡治休宁郡。
621年,新安县改为周舍,州治歙县。740年,婺源县建在休宁县西乡和乐平县怀瑾乡,隶属漳州。759年,她被任命为浙江西路的观察员,归她管辖。
766年,两县定为贵德县,易县赤山镇、饶州县浮梁县定为祁门县,歙县华阳镇定为绩溪县,任务是宣布对歙县的观察任务。
770年,废地归舍宁、休宁两县,设灵异、舍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
1121年,周舍改徽州,歙县归州。为什么取名为“回”?据徽州府志记载,一是以绩溪县惠玲、惠山命名;二是“取鸡西大辉村之名”;三是以孔子宣扬“徽,美也”,故以徽命名并赞美漳州之美。从此,“徽州”的名称和所辖六县的设立,打开了徽州文化的新局面。
1277年,徽州改为徽州路,江浙省划归中书省建康路。1357徽州路改为兴安府。到1364,兴安府改为徽州府,所辖六县不变。从此徽州“一府六县”。
朱元璋统治时期,徽州还是“一府六县”,管辖歙县。明朝及整个清朝以后,一直废弃到1912,徽州的“一府六县”建立了540多年。
自秦设两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自金太康设新安郡至今已近1800年。这就是徽州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