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争电影,经典电影。
解放,莫斯科之战和斯大林格勒血战,其中解放甚至被视为苏联二战电影的巅峰之作。作为《解放》的续作和补充,1977的《自由斗士》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保家卫国》和《自由斗士》三部曲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而且对电影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解放(1970)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从1971开始拍摄史诗《解放》。这部电影由尤里·奥泽罗夫执导,尤里·邦达列夫编剧,在苏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拍摄。苏军动用了3万名士兵、1万辆坦克、1000架飞机和无数弹药。《解放》创造了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的世界纪录,堪称苏联乃至世界电影史上耗资最大、规模最大、表演最全面细致的一部。
《解放》共五集,分别是《火之弧》、《突围》、《主攻方向》、《柏林之战》、《最后一击》,总时长约八小时。影片内容从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开始,渡过第聂伯河解放基辅,再到1944年巴格拉季翁会战,然后挺进东欧解放波兰,最后以柏林会战结束,时间跨度很大。有大量苏联、德国的普通士兵,也有二战各国的高层领导人,群体形象丰富生动。影片除了描绘正面战场,还展示了同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南斯拉夫游击队转移阵地、法国地下组织袭击电影院、“瓦尔基里”行动、德黑兰会议等。
“解放”这个标题有三层含义:解放被纳粹占领的苏联领土,解放被纳粹占领的东欧,将欧洲从法西斯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全片也试图将反法西斯战争表现为一场正义使命驱动的战争,但在片尾印出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然后是参战国的死亡人数,这让影片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结尾出现了刻在无名烈士墓上的名句:“你的名字不为人知,你的功绩永存。”?
2.莫斯科之战(1985)——史诗的延续。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奥泽洛夫导演了另一部战争史诗《莫斯科之战》。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600万卢布。大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万人,二百五十名演员和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虽然没有《解放》那么大,但仍不失为一部杰作。
莫斯科战役分为“侵略”和“台风战役”两集,时长近六小时。影片从苏德战争爆发开始,以德国迅速占领大量苏联领土结束,再到保卫莫斯科的全过程。影片自然关注了莫斯科战役本身,但同时也提到了很多史实,塑造了很多真实人物。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红场阅兵等史实,以及著名女英雄丹娘、步兵司令彼得罗夫斯基等人物。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影片中斯大林的形象与传统形象大相径庭,对当时苏联高层的粗心大意也有详细的描述,让人明白苏联在战争前期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纳粹德国的背信弃义和突然袭击,还有苏联自身的原因。
该片入选1986年苏联最佳影片,入选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电影节。
3.斯大林格勒血战(1990)——最后的纪念碑。
奥泽洛夫导演的《血战斯大林格勒》上映于1989年,是苏联解体前夕。东欧巨变,苏联意识形态摇摇欲坠,但电影依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量的装备和部队参与了演出,摄影师有几百人,影片总时长还是三个多小时。
《斯大林格勒血战》重点描写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突出了这场战役的悲剧性和反法西斯神圣性,被誉为二战的转折点。宏大的场面中也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气氛——这与苏联即将解体不无关系。影片讲述了苏德两军的故事,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人民、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形象。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政治松动,影片还披露了许多未公开的内幕,如赫鲁晓夫的儿子因误杀朋友被降为列兵并被送上前线。1991苏联解体,血战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电影全景战争史诗的绝唱。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1949/1993)
今天的历史书公正地记录了朱可夫将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关键领导作用。?然而,在这部长达近5个小时的史诗中,却没有提到朱可夫的名字。朱可夫因为战后的巨大贡献,被斯大林调到边区,而这部突出领导人指挥能力的电影,没有提到朱可夫。
199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50周年,德国拍摄了这部电影《斯大林格勒》,几个普通官兵的经历详细讲述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故事。1942年,德军第六军(25万余人)进攻斯大林格勒,与俄军逐屋争夺城池。马马耶夫团伙在该市的战略要点几经易手。大雪落下后,俄军实现了对德军的包围。前去救援的德国第四装甲军距离第六军的警卫部队只有20多公里,但在俄军的封锁下功亏一篑。包围圈里的德军耗尽了弹药和食物,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寒冷和营养不良。等到保卢斯元帅下令投降的时候,第六军只剩下91000人了。之后投降的德军被俄国投入劳改营,只有6000多人活着回到德国。斯大林格勒成了德国士兵心碎的地方。
三、《一个人的经历》(1959)
《一个人的经历》是一部独白电影,由谢·邦达楚克执导并演出。对话极其简洁精炼,影片以出色的造型丰富了原著小说的内涵。邦达尔丘克后来拍摄了《战争与和平》和《他们为祖国而战》。他亲自参加了卫国战争。65438-0956,来华参加“苏联电影周”活动。
1959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60获得列宁奖。
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影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卫国战争期间,由一级准尉瓦斯科夫率领的五名女兵在广袤的森林中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争。该片获得197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和全苏电影节奖,成为一代经典。
动词 (verb的缩写)热雪(1972)
根据苏联作家尤里·邦达列夫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小说和电影中,苏军兵团司令部的运筹帷幄和排级反坦克炮的近距离作战并置穿插,这是60年代末苏联战争文学中“全景写作”的体现。
小说和电影都聚焦于战争的代价:为了阻止曼斯坦因的坦克集群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突破,必须牺牲几个反坦克炮兵连。
六、“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
影片生动、真实地展现了1942年夏天,苏军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一支队伍奉命在返回途中占领一个小村庄后面十字路口的高地。主角们战前从事不同的职业,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经过艰苦的战斗,队伍完成了占领高地的任务,保住了队伍的旗帜,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严重。
七。岸上(1984)
影片以尼基塔基金造访汉堡为主线,追溯了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前夕,苏联炮兵中尉尼基塔基金与当地少女艾玛在德国驻扎时的恋情。当时的环境让年轻人的幸福无法实现,冷战把他们分成了两个世界。上世纪70年代,东西方实现了对话与交流,这对年近半百的夫妻重聚。画面透过主人公记忆的迷雾,诗意地展现了年轻的苏联军官尼基·方丹和德国女孩艾玛的爱情憧憬,以及多年后他们相遇时珍藏在心中的神奇而迷离的梦想。影片结尾,基金带着对艾玛复杂而痛苦的感情飞出了汉堡。在船舱里,他心脏病发作,在天堂彼岸的梦游幻境中死去。
八、兵临城下(2001)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罗裘德洛)是威震天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鼓舞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联宣传部军官达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约瑟夫·费因斯)在报纸上刊登了大量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使瓦西里的形象更加高大。然而,坦尼娅(瑞秋?维希·蕾切尔·薇姿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风度翩翩的女兵。但是塔妮娅喜欢瓦西里,这让达尼洛夫很嫉妒。
另一方面,德国人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妮(Ed?哈里斯埃德·哈里斯),让他,谁也是神枪手,与瓦西里竞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妮开始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决斗。
九、《斯大林格勒》(2013)
1942年的秋天,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了。德军渡过伏尔加河,到达对岸的斯大林格勒进行自卫。苏联红军和对手为这座城市而战。双方你来我往,城池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成千上万的人死了,看起来像人间地狱。在一次反击中,苏联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只有格罗莫夫上尉(彼得·费奥多罗夫·彼得·费奥多罗夫饰)率领的侦察队到达了对岸,占领了一座破旧的建筑。他们在大楼里发现了一个19岁的女孩卡佳(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玛丽娅·斯莫尼科娃人)。卡佳的父母已经死于战争。因为对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的眷恋,女孩坚守在这个地方,麻木地穿梭在战火中。
X.红色幽灵(2020)
纪念卫国战争75周年主题电影,俄罗斯游击队的故事。
影片背景是1941年德军大举入侵苏联最艰难的阶段。一些分散的红军和抵抗群众组成了游击队或勇敢地与德军作战。影片塑造了一个神出鬼没、射击精准的个人英雄,让德国人面无人色。德国人称之为:红色幽灵。
以上是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推荐。每次都是经典,可以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