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历代木雕名人

莆田木雕兴盛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被誉为“精雕细刻”。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雏形;宋末元初的屏风、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莆田雕刻的人物和花卉非常精致和生动;明代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面建筑装饰。台湾省莆田天后宫、长崎、鹿儿岛至今仍有明代木雕妈祖像、匾额、屏风、礼器等文物。我们祖先的荣耀来自于名家工匠,属于名师,世世代代都是各个方向的名家代表。清末名师孙辽西,擅长俑雕花卉。其代表作1903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等奖。“廖氏木雕”成为中外古董商争相购买的珍品。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有许多“廖氏”木座椅和一件清乾隆年间莆田后外国人刻的贡品——镀金刻蓝。到了近代,莆田木雕多以当地盛产的桂圆木雕刻各种武将、仕女或神灵,辅以老漆画,使作品更显晦暗古色,桂圆木雕因此而名噪一时。

建国以来,莆田木雕乘着时代的东风蓬勃发展。1956年,莆田木雕创作了一套乐器,其边、柄、腹、钮用一寸见方的黄杨木片雕刻的三国演义人物、花、果、鸟兽等装饰,含蓄精致,入选东欧捷克* *和中国展并获奖;1959年莆田木雕创作了27件圆雕人物、桌子、屏风,金井献礼国庆十周年。自1979以来,新中国第一代传承人朱头排、黄丹桂、佘等人形成了一支整齐的艺术创作队伍,朱、创作的《三打朱家庄》、《柱龙凤灯》等作品堪称中国木雕精品中的精品。社的《渔港的春天》和黄的《十三朵金花》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展览。闵师傅的天然木雕,如达摩、寿星等,是业内公认的一流佳作。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杨木雕《洛神》获得首届全国工艺品质量鉴定奖。从1989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莆田木雕产品陆续登场,一直以其精细的传统绝技和大胆的现代创意赢得评委的高票。他们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媒体的宣传,观众的敬仰。一个个金奖银奖让莆田名声大噪,整体创作水平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第二代传承人、社等一批大师级名人抓住机遇,创办个体木雕企业并取得成功,从而吸引了大批民间艺人重操旧业,办厂创业,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批外商、台商也来到莆田兴办木雕企业,使莆田成为台商在中国大陆最集中的来料加工、办厂和贸易中心。随着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莆田木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莆田木雕工艺厂近千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1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有1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总产值15亿元。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的发展。莆田木雕生产经营者积极面向国内外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市场份额。国内著名的木雕交易市场,如广州戴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庙华宝街、北京潘家园古玩城等...哪里有木雕交易的大地方,哪里就有莆田木雕经营者的痕迹。北京、上海、苏州、杭州、东阳、浙江、大连等地的木雕批发商经常出入莆田。他们深入木雕企业、专业村、古老家庭,把莆田的木雕产品用整箱的方式运走,比如莆田市仙游县。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艺品经销商进驻县城参观购买仙游木雕产品。各行各业民间艺人的生产经营不断壮大,从家庭作坊到专业厂家,从本地工厂到海外工厂,从单一经营到综合经营,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形成了产业发展格局。莆田不仅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装饰木雕、雕像木雕生产地,也是国内木雕礼品、工艺品、工艺家具最大的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来,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欧洲也纷纷购买和收藏莆田名家的传统木雕作品。莆田的木雕世家还在国外(如澳大利亚)举办过展销会,引起了海外有识之士的赞赏。木雕产业已经成为莆田民营企业的支柱产业。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了大量来自民间的能工巧匠。目前,省内外工艺美术院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20多人,工艺美术大师8人,还有一批具有中高级工艺美术职称的木雕艺人,共有100多名民间艺人获得“工艺美术师”称号。

2004年5月,莆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团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文化宫承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旨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发掘地方文化特色,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展示优秀民间艺术,打造名牌民间工艺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参展者以中青年为主。他们都是莆田木雕行业的传人,是一群敢打敢拼的后起之秀。他们的作品以木雕为主,还有石雕、竹雕、铜雕、金雕、仿古家具等。展位26个,作品300多件。他们有的来自内地,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木雕生产和经销企业;这些作品对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情结和执着的追求,是对艺术个性的展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