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国10将军10大元帅(待介绍)

十大元帅1朱德(1886-1976)

2彭(1898-1974)

3林彪(1907-1971)

4刘伯承(1892-1986)

5贺龙(1896-1969)

6陈怡(1901-1972)

7罗荣桓(1902-1963)

8许(1901-1990)

9聂(1899-1992)

10叶剑英(1897-1986)1955 9月27日17时,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称号和荣誉称号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称号和荣誉的命令。随后,毛泽东亲自授予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叶剑英中国人民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和国家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就这样产生了。

朱德:朱德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有“红军之父”之称。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和毛泽东齐名,他的部被称为“朱茂红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之父,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不排第一谁是第一?彭:彭是平江起义的领袖。历任红一军团团长、红军司令员、八路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长。他不排名第二。谁能排第二?林彪:林彪,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一军团1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司令员、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林彪当时是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地位明显高于其他人。林也是战绩最突出的元帅。恐怕没有人能怀疑林彪的战绩。红军时期指挥中央苏区第一主力部队,抗战时期指挥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两次。他从东北领兵到海南岛,横扫大半个中国,是其他元帅无法比拟的。所以林彪在元帅中的资历很浅。虽然第二野战军也横跨半个中国,但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邓小平,而不是刘伯承,大部分敌军被第三野战军消灭。刘伯承:刘伯承曾任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历任红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训练部主任等职。论资历,刘耐是北洋时期四川名将,北伐时期军长,南昌起义参谋长,红军参谋长。论战功,红军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四大敌后根据地之一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挺进大别山,舍己救人,但功绩不大。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后,率部解放西南至西藏。四个野战军中第二野战军损失最大。和第四野战军一样,第二野战军也跨越了半个中国,连陈毅都感到不安。他要求中央领导第三野战军进入西南,让第二野战军留在华东,但毛泽东不同意。还有说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邓小平,不是刘伯承,大部分敌军都被三野消灭了。总之,从资历和战功来看,刘伯承排第四是合适的。

贺龙: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历任红二军团团长、红二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120师师长、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确,论资历,贺龙并不输给刘伯承。当刘伯承在熊克武领导下的四川军队在朱德打败云南军队时,贺龙也是湘军的领导人。北伐时两人都是军长,贺龙的军长比较正式。也是南昌起义总司令,十年内战时是第二军总司令,比刘伯承高。但抗战开始后,120师发展缓慢,晋绥根据地规模远小于晋冀鲁豫根据地。贺龙在解放战争初期表现不佳,干脆把部队交给彭,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此时的贺龙与刘伯承不可同日而语。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毛让贺龙率领十八兵团进军西南,这完全是令人欣慰的。所以,论战功,贺龙只能排在刘伯承之后。陈毅:陈毅,随朱德率南昌起义军至闽粤赣湘边界,为湘南起义领袖,在井冈山、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历任红四方面军前委书记、新四军代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作为新四军军长兼第三野战军军长,他的战绩和地位明显高于贺龙,但资历不如贺龙,不是指党的资历,而是指新四军组建晚于贺龙的湘鄂情,而陈毅的战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粟裕,所以只能排在第六位。题外话,有很多人同情粟裕,对陈毅的军事水平有很多抱怨。要说陈毅和粟裕、林刘等人相比,确实是不如的,但他毕竟在部队待了几十年,从指挥三河坝几百人到指挥散叶几十万人。他在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比如地方军队游击队,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毅还是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的。例如,在新四军时期,他和刘少奇就有不同的战略思想。刘的思想多以政治为主,但对具体问题考虑不周,而陈的思想则更为务实、细致,具有可操作性,这都是陈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果。比如郭村保卫战,叶飞按照刘少奇的安排铤而走险,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幸运的是,他以微弱优势获胜。郭村事件后,刘少奇拒不接受教训,想抓住援越战役不放,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但陈毅并没有执行,而是实事求是地和粟裕制定了作战计划,导致了后来的黄桥胜利。元帅中,陈毅的军事能力至少不亚于朱鹤洛聂叶,统战外交能力更是出众。最突出的是黄桥之战。可以说一个将军一张嘴就能顶十万兵。罗荣桓:罗荣桓参加秋收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第115八路军代理师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主任、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论政绩,他虽然主持了一大片战略要地,给林彪当政治委员,但时间只有三四年,其余时间都在搞政治工作。但当时中央已指定罗荣桓为八届政治局委员,因此排在三位非政治局委员之后显然不合适。另外,他是毛泽东的得意门生,在山东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排在第七位。为了增加罗荣桓的分量,专门给他安排了大副委员长的位置,比当时只是人大常委的徐聂叶还要名正言顺。许:许,参加过广州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许,人余,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但可惜,遗憾的是中央派他去张而不是中央苏区的瑞金。张是一个低能的野心家,拒不服从中央,但又不能对抗中央。结果,许帅一生都受到牵连。他早年虽有丰功伟绩,但从抗战开始,就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49年解放山西之战虽然辉煌,但毕竟是战争的结束。虽然毛泽东后来了解到许帅的清廉品质,有意支持他,但徐熠华出任北方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时已晚,而聂则受到华北军区司令员的尊重,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如果不是他照顾四方面军的资历,他在战时的最后一个岗位连元帅都难以评价。虽然只排第八,我还能要求什么?聂:聂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1兵团政委、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副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按照抗战时期的势头,聂应该不会只排第九。当时晋察冀是我军四大根据地之一,聂是武将,又是大员。可惜他的能力只擅长建设根据地,不擅长正规战争,也就是说他还是红军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军事素养。他一进入解放战争,这个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没有一个副手于。同时,如果他面对的是刘智,他还是一个傅专家。结果他只能自保,无力进攻。打了三年仗,部队也没什么发展(和其他部队比)。实事求是地说,这不是聂荣臻的错。他其实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军事。虽然参军时在黄埔军校当教官,但一直从事政治工作。这个经历和陈毅有些相似。但陈毅毕竟从湘南暴动开始就开始接触军事指挥,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曾在中央苏区担任过司令员、司令员,长期独立指挥军队,经验丰富。聂荣臻直到晋察冀时期才开始独立指挥军队,其任务主要是:所以晋察冀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是可以理解的。解放后他仍然在发展国防科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叶剑英: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历任总参谋长、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解放军参谋长、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代训练部长主任等主要军事职务。按说,叶剑英不该审判元帅。什么是元帅?按照古代的解释,是统帅军队。叶剑英除了在中央苏区担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参议院议员度过的。他既不直接领导军队(大部队或野战军),也不担任教练。他在福建军区时,曾率龚楚、吴秀泉等抗击敌人,但仍是失败。从抗日战争开始到解放战争,叶虽然挂着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始终从事统战外交,很少参与作战指挥。与叶相比,粟裕的元帅之衔实至名归,合情合理。可惜称号是55年而不是49年授予的,当时粟裕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了(如果他是志愿军司令或者指挥解放台湾省的战争,那就另当别论了。)称号的授予更注重资历和非军事因素,虽然排在第十位。

大将

1,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县人。

军事造诣和成就在全军首屈一指的粟裕,

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林彪。

而且他长期作为陈毅的副手指挥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短期担任总参谋长。

授予称号时,它并不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而他的资历只能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散叶的元帅地位已定。

苏只当是受了委屈。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脚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作为大将军的官衔推测出来的。

1948年,中央军委拟抽调粟裕的华野外围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

华野的内务兵团,即山东兵团,升格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被明确公布,并许、谭震林、

指挥下的山东兵团,三个月来一直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称。

正是因为苏羽自己的反对,这个计划才被取消。

同时,粟裕还坚持让去过中原的陈毅继续兼任华野司令。

可见,苏羽放弃了成为军队首领的机会,

很难想象当这个头衔被授予时,他会再次争辩。

2.将军——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陕北代表徐海东,

他的将军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在红军长征中,

还有一支独立的长征部队,最早到达陕北。

也就是红25军,徐海东是幸存的军长。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正如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提到的,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之大害”。

由于战争中肺部严重受伤,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他就不能工作了。

他一直处于康复期,直到70年去世。

陕北代表人物刘志丹被杀,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的最高人物,

而且他一直以来都很老实善良,与世无争。

给他一个将军不会造成不平衡。

3.将军——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县人。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代表。

与其他人相比,他的记录和资历是有争议的。

但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秘书长。

这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将军——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县人。

第二野战军代表陈赓。

李达,第二野战军参谋长,1931年宁都起义后才加入红军。

尽管他有很高的军事造诣,但他没有资格当二野的代表。

陈赓军事造诣和成就一般,名气很大。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在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沙场。

何韩中去了台湾省,只剩下陈赓一个人。

5.将军——谭政(1902-1988)湖南湘乡县人。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

与罗荣桓元帅的情况一致,

是一般政治工作的代表,

也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点与派系平衡无关。

6.将军——萧(1903-1989)湖南长沙人。

第四野战军的另一个代表是小。

海军司令的职位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的元帅和将军中,只有他在苏联学习过海军业务。

论资历,只提一点就够了。

江西苏区党内斗争有一顶以他命名的帽子。

这叫做“小式右倾机会主义”。

7.将军——张(1892-1974)广东文昌人。

张是第三野战军除粟裕以外的另一位代表,

几乎可以认为,他的将军军衔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

他是最老的将军,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将军。

广西百色起义,任第七军军长。

邓小平离队后,率领红七军艰苦作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参谋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他在华东的军衔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二支队司令员;

陈毅任司令员,他任副司令员;

华野创建,先后任副司令员、参谋长。

这些岗位没有人能和别人比。

8.将军——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华北野战军代表罗瑞卿。

他的军事表现和指挥能力一般,

他的资历并不突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当时他是公安军司令,公安部长。

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最高层。

毛泽东非常赏识他,他在党和军队中是一个冉冉升起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接任黄克诚参谋长的正是他。

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9.将军——王树生(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

红四方面军代表王树声。

与许元帅的情况一致,

虽然在王树声大战中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战绩,

即使在解放战争中,地位也比大多数将军低。

但他担任红四方面军副军长。

仅此一点就足以保证他的将军军衔。

他受任时的职务和陈赓一样,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将军——许光达(1908-1969)出生于湖南长沙。

许光达作为将军中的红二方面军代表,列在最后。

他也是十大将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位、资历、履历明显比别人低。

只在红军当过师长,

仅仅代表红二方面军是不够的。

由于红二军高级将领少了,

参谋长李达因为资历有限,被排除在大将之外。

肖克,原红二方面军副军长,

本是最有资格的候选人,

但他在长征中支持张的路线,

而此时执掌军委的彭与他是水火不容的。

当时训练总监督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位比较低。

所以我没有得到将军的职位。

授予许光达将军军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装甲部队。

为了平等谈判,中国的装甲指挥官应该和苏军的军衔一样。

作为装甲兵司令,许光达自然获得了上将军衔。

在各军兵种主官中已成为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