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在7世纪挖下水道,挖出佛教石碑。
尼泊尔7世纪挖下水道,挖出佛教石碑。尼泊尔属于亚洲和南亚山区的内陆国家。尼泊尔总面积65,438+0,476,5438+0,865,438+0平方公里,7世纪的佛教石碑就是在尼泊尔挖下水道挖出来的。
尼泊尔挖下水道,发掘出7世纪佛教石碑1近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南部帕坦的宫殿广场正在进行的下水道建设中,发掘出一块雕刻于公元613年左右的佛教石碑。
尼泊尔国家档案馆前馆长、王宫广场发掘监督小组成员达纳尔对媒体说,这块6英尺长的石碑是在一根混凝土管道后面发现的,上面雕刻着两只跪着的鹿面对着佛教法轮功。
据当地媒体“新兴尼泊尔”(Emerging Nepal)报道,54岁的附近居民朱阿里(Dzhauari)回忆说,这块石碑是大约35年前当地重建排水系统时发现的,但没有人在意,石碑很快又被埋进了土里。朱阿里感叹道:“如果我们当时有智能手机的话,找到石碑的消息会很快传开。”。
这次出土的石碑上有15行铭文。当地古文专家拉杰·班什(Raj Banshi)目前正在研究石碑上的铭文,他说,根据目前解读的一些内容,这块石碑证明这里曾有一座名为维哈拉(Vihara)的佛教寺庙,由理查德王朝一位名叫布里什·德夫(Brish Dev)的国王修建,可追溯到公元665,438+00年左右。尼泊尔的早期历史相当模糊。一种理论认为理查王朝存在于4世纪至9世纪。
据当地民间传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现在的帕坦宫广场,这里曾是朝圣之地。虽然这条河后来干涸了,但它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所以理查德王朝的国王选择在这里建造一座佛教寺庙。马拉王朝时期(公元1200-1769),为了在那里修建宫殿及其附属建筑,佛寺被迁走。然而,帕坦宫广场的金门前仍保存着一尊佛像。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中世纪时,佛教在尼泊尔广泛传播。19 89年,在加德满都东部的果洛纳地区也出土了一块公元536年的石碑,上面也记载了当时佛寺修建的往事。
在约翰·菲尔普顿撰写的《尼伯尔历史》中,1743年至1885年(马拉王朝晚期和沙阿王朝早期)这段时期被称为“地区统一和樊华”。目前,尼泊尔86.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7.8%。
据悉,这是2021以来帕坦宫广场发掘的第二块石碑,第一块石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尼泊尔挖了一条下水道,挖出了一块7世纪的佛教石碑。2尼泊尔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全称是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喜马拉雅南路,西、南、东三面与印度接壤,北与中国接壤。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国家之一,世界上10座山峰中有八座在尼泊尔。尼泊尔147181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也许很小,但尼泊尔到处都是不寻常的自然景观。亚热带森林、杜鹃林、高海拔沙漠、冰峰,在这个王国里都能找到。
尼泊尔是哪个洲?
尼泊尔是亚洲和南亚山区的内陆国家。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宣布废除君主制,结束长达280多年的沙阿王朝,建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实现* * *制度。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成为尼泊尔和中国的天然边界。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这个城市是尼泊尔最大的城市,位于加德满都谷地,所以城市比较低洼,四面环山。由于这座城市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其南可以接受印度洋暖流的洗礼,所以条件得天独厚,四季温暖,有“山中天堂”的美誉。所以因为这个环境比较舒适,自然气候也比较好,所以来这个地方旅游的游客会比较多。
雪山之地
尼泊尔被称为“雪山之国”。在不到654.38+0.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八座世界高峰紧靠喜马拉雅山屹立,雪山与你同在。
这是背包客的天堂,也是徒步者的圣地。在纳加库特、萨朗库特和徒步旅行中,雪山会在日出、日出、日落、日照金山的瞬间呈现出最美的姿态,你会在一瞬间迷恋这里的美。
一个一切都是上帝的国家。
尼泊尔的国教是印度教,据说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阳光下的寺庙宏伟庄严,散发着慈悲,让人敬佩。
宫殿和寺庙是这个国家的象征,宗教生活几乎是这个国家精神生活的全部。每一个尼泊尔人都以朝圣开始他的一天,额头和眉毛上都标着红色的提卡,上面印着他们的民族信仰。
三年多来,印度和尼泊尔一直在争夺佛教发源地的所有权。两个地方都希望这个巨大的文化图标成为他们的世界名片。
但如果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村是佛教的发源地,那么尼泊尔无疑是佛教的发源地。
(释迦牟尼画像)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发源地尼泊尔,会把来自印度的印度教奉为国教。
第一,佛教发源地之争。
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讲的是宇宙的本质和生活的规律。从古至今,这些规律一直存在,只是没有人去总结和发现。释迦牟尼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总结和发现的人。
公元前543年,一位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生在印度北部国家卡皮罗韦的蓝毗尼。相传29岁时,他意识到自己放弃了奢华的生活和美丽的妻子,创立了佛教。当地人叫他释迦牟尼,意思是大圣。
佛教的鼎盛时期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不仅在其境内大力推广佛教,还访问了蓝毗尼附近的佛陀诞生地,派遣使节到加德满都谷地,修建佛塔传播佛教,促进了佛教在尼泊尔的盛行。
时光飞逝,时光飞逝。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登陆,将大大小小的土邦纳入英属印度,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而勇敢善战的尼泊尔人,却能够独自生活,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存在。
1857年,在英属印度的广大领土上爆发了反对英国统治的大规模起义。尼泊尔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与英国站在一起,出兵帮助英国,镇压了与尼泊尔接壤的印度北方邦,成功平息了骚乱。
英国人民心存感激,不再坚持将尼泊尔纳入英属印度的版图。在划分印尼边界时,英国人还慷慨地将原本属于印度北方邦的蓝毗尼村划给了尼泊尔。
只是个村子,印度人一开始也没太在意。但仅仅29年后,考古学家竟然在这里挖掘出了阿育王石柱。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佛教的发源地诞生了,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
一时间,蓝毗尼村名声大噪,各地佛教徒纷纷前往瞻仰心中的佛祖圣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度人后悔了。他们不仅失去了一棵摇钱树,还失去了一张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名片。
(阿育王石柱)
第二,印度教的兴起。
700-750年,当时的尼泊尔国王排斥佛教。揭露印度教犬吠派创始人婆罗门尚,请其到尼泊尔大力传播印度教。到了14世纪,统治者甚至强迫尼泊尔人遵循印度教种姓制度。
18世纪中叶,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神化印度教瑜伽士Golaknath,并把他视为沙阿王朝的保护者。种姓制度进一步加强,统治者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达到了顶峰。印度教在尼泊尔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最终,印度原始宗教婆罗门教成功取代佛教统一印度,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佛教正在衰落,尼泊尔也不例外。
在尼泊尔2011的人口普查中,印度教的信徒多达81.3%,这里曾是佛教的发源地,成为印度教的天下。
(沙阿王朝的君主)
第三,尼泊尔的国教。
早在1814年,殖民印度的英国人就不断向北扩张,入侵尼泊尔。廓尔喀士兵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制止了英国的吞并,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尼泊尔成为南亚唯一独立的国家,以雅利安文化和印度教为精神支柱的沙阿王朝成为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
为了确保印度教的绝对地位,沙阿王朝驱逐英国传教士,禁止外国人在尼泊尔传教。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军队中有印度教祭司。军营定期举行印度教活动,大多数国家节日以印度教庆典为主。
到了近代,南亚佛教开始复兴,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经过11年的武装斗争,尼泊尔的君主制度崩溃了。
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从此,1786年进入加德满都谷地,统一尼泊尔的沙阿王朝建立的印度教国家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