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小论文

落花下的独立人

——从宋词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

关键词:落花命运的偶然性,文人的个人经历,家国忧患意识

宋词中意象众多。本文将选取“落花”这一意象,结合具体作品和诗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从文人阶层、失意文人和女诗人三个方面,分析宋词中“落花”意象的特殊含义和内涵,以及宋代文人所表达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了从盛开到枯萎的生命周期,预示着四季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花落了又落,随着流水摇曳。太多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感到一种无法控制的悲伤。这是因为花的迅速凋零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兴亡”的简称叶嘉莹先生也在《嘉陵江诗稿》中写道:“枝头枯萎暗淡的花,比地上被大风吹倒的红花更令人尴尬。后者虽然使人对他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但前者却使人清醒地认识到人生由盛而衰,由衰而绝的残酷事实。后者是可以避免的偶然事故,而前者是一切生物终结的必然命运。”看落花的人觉得自己的命运就像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是偶然的,没有规律。于是,就有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凉心理。落花从一个单纯的自然之物,变成了一个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意象。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落花意象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偶然观的是南朝的范真。《南史·范真传》中这样写道:“竟陵王梁静讲佛好,真生说无佛。梁紫问:如果你不相信因果,你怎么会富有和贫穷?甄答:人生如树花,随风而落,落在席子上,开了自己的篱笆,落在粪里。”

这段话是他和竟陵王小关于因果报应论的一场辩论。范真说:“人生如落花。一些花被风吹进大厅,落在垫子和垫子上。就像你,出身名门,享受富贵;而有的花瓣被吹进了粪坑,就像我一样,一生不幸。”也就是说,人的富有和贫穷只是偶然的相遇。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富裕和贫穷完全是自然的偶然。它包含了不可知论的前提,即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其自然安排,个人无能为力。

纵观宋词史,在宋人的诗词中,随处可见600多个落花意象。少写花,多写花。因为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细腻、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达美好、闲适或悲凉的情感。所以落花这种美丽的、短暂的、动态的意象,带着忧伤的美,会给诗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落花满是春天不再,青春不再,美丽凋零的感慨和恐惧。缤纷落花是宋词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词中,落花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女人味。同时,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和处境不同,落花意象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在我看来,用落花意象的诗人,通常是用落花来感受时间的伤害,表达生命稍纵即逝,命运难料的感情。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是一种抑郁沮丧的状态。“落花”意象的表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表现内心世界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首先,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为了适应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包容政策,形成了办学治学的社会风气。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明代徐宥箴在《重修郑文书院》中说:“宋朝有三百年之世,不及汉唐疆域之广,但人才已超。”鉴于前朝的教训,宋代统治者对文化不实行专制,使其学术思想活跃起来。宋代知识分子吸收佛道学说,结合儒学,形成了与“汉学”相对立的“新儒学”,探索了儒释道融合的文化局面。然而,他们可以讨论政治,但他们仍然是统治者手中的筹码。

其次,在经济上,宋朝基本实现了长治久安和商业繁荣。这也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宋朝的发展是一个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北宋初期,疆域相对稳定,但在逐渐迁徙的过程中,国力逐渐衰落,尤其是南宋,国力大不如前。这也造成了杜南前后词的差异。

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和形成了宋代诗人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但是,一旦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确立并稳定下来,宋代诗人就会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随心而动,实现游、饮、隐、谪、禅等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总的来说,我将宋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分别叙述。

第一类是文人阶层。他们大多是官海沉浮,有心报国,却难以被统治阶级真正接纳,从而产生了出身与入世的矛盾。这种类型在宋代诗人中占了很大比例。以颜姝和欧阳修为例。

说到落花词,就不得不提颜姝了。晏殊出身寒门,但他50年的为官生涯在政治史上并不突出。颜姝的性格,有着中庸的精神,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拼的人。经过多年的官场经验,他养成了圆滑的习惯。这种性格,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必然导致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无法很好地施展抱负的局面。落花的意象自然可以表达他对个人经历的无奈和悲伤。

在众所周知的《浣溪沙》中,他写道:“我一直年轻有限,离开很容易被狂喜。不要在酒宴和歌会上频繁发言。山河空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还不如可怜眼前的人。”其中“可怜眼前人”这句话出自崔莺莺在元稹《将真记》中的诗句:“可怜眼前人。”这是晚会上的即兴表演。下一部电影的前两句虽然还在向往春天,但却慷慨大方,从看山河到告别风雨,吸引着眼前的人,在最后的告别宴前后呼应。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将这首诗定义为悼亡诗。以一句话开头,感叹浮生有限;第二句,难过的离开;第三句,意思是借酒自己送,及时吃喝玩乐。换个头,说再见,照进云里。意思也来源于李乔的那句“山河覆泪”。“落花”这句话,展现的是眼前的风景,表示留恋的深度。最后一句,用唐诗来说,也是极其痛苦的。透过充满生命传递色彩的“落花”,

形象鲜明地浓缩和体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由于春天与美好生活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揭示“伤春”主题无异于表现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怀念,而时间性作为“活着”的基本性质,就在这种对生活本身的特殊怀念中显露出来。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两个负载着主角万千情感的生动形象,我们又怎么能直观地感受到生命从“生命”本身流逝的痕迹呢?

晏殊需要把《落花》中所蕴含的这种哲学人生观作为解决痛苦的灵丹妙药,这其中包含了非理性、不公平和可能性,这样他才能倾诉以平息歇斯底里的矛盾之声,获得短暂的精神超脱。

而且欧阳修和颜姝有很多共同点。欧阳修写的诗虽然不多,但“落花”的意象却多次出现。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院深柳堆烟,帘不繁。玉乐雕鞍游冶处,楼不高,看张台路。三月风雨狂,黄昏关门,不打算留春。泪问花无声,红飞过秋千。”这里所谓的“乱红”,就是落花的意思。这个词写在晚春,永远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