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关于历史必修二的高考题

2011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ⅱ经济史

主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多项选择题

(2011新课标文总25)图4是以隋书?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示意图,反映了d。

A.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普遍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和岭南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绸业发展迅速d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011全国卷收藏13)明朝末年,某地一佃户将收割的好米换钱自用,并为差米交租。丰收之年,他还声称庄稼歉收,拖欠地租“渐成风气”。政府命令地主完粮后纳税,于是“地主称完货后生病(借高利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A.商业的发展影响了农业b .佃农的人身依附性被削弱。

C.房客和房东的矛盾加剧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2011北京文总12)北京发现一处战国遗址,从中出土燕、汉、赵、魏钱币3876枚。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也出土过燕币。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对a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

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是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1福建文总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根据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的正确解释是c。

①出现于汉代。

②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3)利用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形坡度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福建文总15)《汉书?《食货记》记载:“今法不如商,商已珍贵;尊重农民,农民穷;故俗者贵,主也贱;卑微的官员受到法律的尊重。”这表明d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 .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强调农业,压制商业。

C.全民重农抑商d .重农抑商政策倾向于相互背离。

(2011粤文总12)“仁政必从界(地与地之界)起。.....天下为公,国分为异,可以坐下来决定。”孟子的这段话认为c。

A.轻佻的税收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平衡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重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011山东省基础能力22)青铜器体现了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青铜是铜锡化合物b的一种,青铜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西周。

C.青铜的硬度低于纯铜。d .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为青铜制品。

(2011山东文宗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耙耕作的情景。它反映了当时最好情况

A.开始用铁。

B.注重精耕细作

C.牛耕还没有被提升

D.普遍雇佣关系

(2011上海历史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一些对外贸易“在下不过是和平民众的小规模摊贩活动,在世界上不过是政府展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光荣礼仪。”下列符合这种认识的经济活动是c。

A.汉代的丝绸之路b .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 .晚清中英鸦片贸易

(2011四川文总12)下列水利工程中,A连接中原腹地与我国最南端。

(2011四川文总14)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这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以下适应这种变化的税制是d。

A.互相递减b .租租调整制c .方田均税法D. A鞭法

(2011天津文艺史2)宋代诗人说:“东边打麦,西边能雪白。.....主人麦米飘香,西卖丝新谷。”这一计反映了宋代一

A.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了。b .手工业只在农村发展。

C.独立的手工业家庭开始出现。d .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匠

(2011浙江文总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图8是宋代一些名窑的分布示意图。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和耀州窑的顺序是d。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 ② ④ ①图8

(2011浙文宗14)有学者得出结论,在宋代,开封的生活燃料已经以煤代柴,根据材料“老卞百万,无一烧柴”。有学者根据第二份材料反驳上述结论,“北京(边都)给官员的柴火和木炭是不一样的,柴火578万,木炭585万”。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b。

A.两位学者使用的材料相互矛盾,两个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2否定材料1,单独用材料1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必须有考古学的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1指的是百姓,材料2指的是官员。这两种材料并不矛盾。

(2011浙江文总15)清乾隆年间,苏州的《吴县官员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纪念碑》记载:“商人捐资修建会馆,所以回去贸易,或在斯备货,或留斯,商人经营交易必不可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碑文反映了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商业联系。b .会馆为商人修建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是为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同行们设立的。d .会馆是同一地区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1重庆文总16)中国古代的丝织业已经非常发达,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A反映了明代丝绸业的情况。

A.使用新的“纱线织布机”b .开始吸收波斯编织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代蚕婷蚕丝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传到西方。

(2011上海文总8)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一个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收集了一组中国古代文物图片(见下图)。并做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奶灯鼎;②5000 ~ 4000年前良渚文化的玉琮;(3)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工具的石斧;④战国时代曾侯乙编钟。以上标签对应的下一组图片从左到右的顺序是b。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011海南省单科历史2)西汉的“文景之治”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冠帛出行,重税为难”;到了文帝时,“法不如商,商已富”,百姓“都背到底”。晁错把这种现象称为“俗者贵,主者贱;卑微的官员受到法律的尊重。上下相反,好恶分明。“这说明韩早有一套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复苏。商业的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得抑商政策不成功。重农抑商的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2011海南省历史)下列史料中,C可以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面貌。

A.(崇仁坊北街)街上满是汇聚,然后两座城市倾斜。日夜喧闹,灯火不绝。

B.有大城市,还有十多个(剩下的)小城市。市场准备打官司,收税很重,有时候很苦。

C.餐厅的歌厅将于四点重新开放,届时四鼓为方静鸣,五鼓向马。

D.郭(廓)城在恭城南绕,建为广场,开一条巷。大广场四五百人,小广场六七十人。

(2011海南省单科历史5)徐光启《农政大百科》记载“今北方赤霉菌(棉花)便宜贵,南方赤霉菌在南方划船,布在北方划船”。这意味着当时的d

A.商业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前提。b .商人买便宜卖贵,伤害农业。

C.北方的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 .南方的经济比北方更有优势。

(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1)明朝的汉斯·张说:“凡对国家有益者,无论有无互助,农末适宜,万物皆农资,非农疾。关心低的重要性的权利在人的手中。”这段话反映的经济学命题是c。

A.农业只靠熟练工人。b .技术工人也是自己的事业。

C.农业工人的比例是适当的。d .农业工人被允许有升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