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守望草堂、望梅止渴、抛砖引玉、指鹿为马、闻鸡起舞等。

1,三访山寨

解说:顾:访问;茅草屋。最初是关于汉末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诚,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志蜀中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对群臣不怀好意,弄巧成拙,在草中照顾群臣。”

解读:始皇帝并没有因为我地位卑微,学识浅薄而降低身份,三次来山寨看望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和宾语;带着赞美。

2、望梅止渴

解释:本义是酸梅,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解渴。比喻愿望不能实现后,用幻想来安慰自己。

南宋刘义庆说:“吴伟在战斗中迷失了方向,他的部队都口渴了,所以他说:‘过去有一个伟大的梅林,所以原谅他吧,酸甜苦辣都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中满水,可得前源。"

释义:魏武帝出游失水,大军口渴,于是下令:前面有大梅林和李子,酸酸甜甜的,可以解渴。兵士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了,好跟前源讲和。

语法:联动;作谓语、宾语和定语;带有贬义。

3、抛砖引玉

解释: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观点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观点或好作品。

出自:松石道元《景德邓川录》卷十:“亿吸玉,却吸一坠。”

解读:我试图扔一块砖把玉带回来,却得到了一个吊坠。

语法:联动;As谓语、定语、宾语、从句;用于谦虚。

4.称鹿为马

解释:指着那只鹿,说它是一匹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汉武帝司马迁《史记》:“赵高欲乱,恐群臣不听,先设检点,献鹿为二,曰:马也。第二个笑着说,丞相有错吗?称鹿为马。左问右问,左问右问,或息事宁人,或说马儿听命于赵高”。

解说:赵高想捣乱,怕大臣们不听,就先做了一个实验,送给秦二世一头鹿,说:马。学妹笑着说,你错了吗?做一匹鹿的马。问周围的人,有人沉默,有人说马迎合赵高。

语法:兼职风格;作谓语、宾语和定语;带有贬义。

5.闻到小鸡在跳舞

解说: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效国家,人民及时奋起。

出自:唐代方《晋书·祖逖传》:“半夜听见鸡叫,觉得不是什么难听的声音。因为跳舞。”

解读:半夜听见鸡叫,把刘琨踢起来说:这不是恶心的声音。所以我跳舞了。

语法:联动;作谓语;带着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