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发展概况
早期的铁路车辆都是两轴,而不是转向架,两轴固定在底架上。因此车辆固定轴距大,难以通过曲线,设备简单,减振条件差,被淘汰。应用最广泛的是四轴转向架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行品质和曲线通过性能。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现代客车广泛采用全金属整体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高强度、耐腐蚀的低合金钢板等材料制成。该车配有自动空调装置或机械强制通风装置。在铁路发展过程中,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来看,铁路车辆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客车高速化、货物重型化和经济性。高速客车设计制造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①开发高速运行条件下具有良好动力学性能的转向架;②优秀的制动系统;(3)车体结构轻量化,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④控制噪声,提高气密性,加强防火措施和空调设施。随着大宗货物运输的发展,货车的载重量越来越大。提高车辆承载能力有三种途径:①研究先进车辆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应用高强度耐腐蚀钢和铝合金,在保证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辆自重;②增加车辆轴数,发展多轴车。前苏烟曾研制过载重125 t的八轴平底船、车架无底的八轴罐和少量载重120t的六轴平底船(3)增加轴重,这就要求线路结构与轴重增加相协调。比如前苏联在20世纪如80年代的最大允许轴重为23.25t,每延米允许载重为8 t,64.5 ~ 68.9 kg/m0钢轨在美国已经广泛使用。四轴货车标准轴重已达29.8吨,载重量为90.7吨..我国货车轴重也在逐渐增加,从50年代的18t增加到90年代的23 t,轴重25t的大型货车正在研制,每延米重量也从50年代的4.3 t增加到6.6t,如果轴重增加到25t,货车每延米重量为8t。列车重量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车辆有足够的强度,还需要发展车钩、大容量缓冲器、小功率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
解放前,中国铁路的客货车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类型复杂,设备简单,载重量低,因此被戏称为“世界车博会”。建国后开始自行设计制造车辆。现在有35个机车车辆厂,其中23个具有制造和修理客车和货车的能力。整车制造能力达到了一年近3000辆乘用车、38000辆卡车,成为世界整车制造大国,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车辆的主要部件
铁路车辆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从结构原理分析,车辆一般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车体和底架
车体是装乘客或货物的部分,固定在底架上。底架是车体的基础,由各种纵梁和横梁组成。车体和底架形成一个整体,支撑在转向架上。
二、转向架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轮对组成,安装弹簧等部件组成一个独立的车厢,称为转向架。
功能:转向架设在底架下,是车辆的行驶部分。它承受着车辆的重量,在铁轨上运行。
三、车钩缓冲装置
由车钩和缓冲装置组成,安装在底架两端的中梁上。
作用:将机车和车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列车,传递牵引力,缓解车辆间的冲击。
四、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的作用是保证高速列车能在规定的距离内减速停车。
五、车辆内部设备
车载设备主要是指乘客乘坐公交车出行所必需的设备,如供水、供暖、通风、照明、空调装置等。货车内部设备一般比较简单,根据每辆货车的用途主要是附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