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奉俊昊?

奉俊昊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导演。

编导结合的创作习惯,也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讨论他的个人特点,而不会受到太多的干扰。

首先,破坏性的悲观主义是小人物的朋友。

1,社交主题

主修社会学的奉俊昊非常倾向于选择贴近生活的故事,探索现实生活本身的戏剧来反映社会现实。

●《门口绑架狗》,现代人常见的精神压力被狗引爆后的一场闹剧。

《杀人回忆》,各国女性共同的侵害。

●《母亲》,小药铺老板娘母性的善恶相对性。

●《流感,不健康青年的进化史》。

●雪国列车,封闭车厢社会学。

2.去英雄化人物

主角大部分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有点小人之心。反传统的角色设定。

●《汉江怪物》是一个反传统的父亲形象,塑造了一个痞子,一个男人。

《母亲》,反传统的母亲形象,塑造了黑化的母爱。

回忆谋杀的反传统警察(前:高大全的救世主)。尾巴:愚蠢又不负责任。)形象,用正反两面塑造丰满的警察。

●《雪国列车》是反传统的“救世之星”。男主有黑历史,性格不坚定。

3.从社会苦难到人类苦难的讽刺。

●不要把人和社会的责任割裂开来,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体制和外界。对制度和人物本身进行双重讽刺,强调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在全面批评的过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

汉江怪物讽刺了美帝和朝鲜制度的无能。

《南极日记》讽刺了人们宏大的理想与事实的荒谬反差,讽刺了困境中的人性。

《杀人回忆》讽刺了安保制度,讽刺了小人物自身性格的自我矛盾,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忧虑。

《雪国列车》在他之前几部电影相对清晰的利弊基础上,进一步模糊了界限。

特别注意: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反体制”,甚至和传统同类电影相比,相对意义上有捍卫体制的成分。

在传统电影中,反抗者通常会无缘无故地遭受非人的压迫,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不公平的压迫所带来的正义感被削弱了。甚至没有公正的一面——反叛者的动机并不光明。

因为反抗军依靠威尔福德提供住所和食物生存(注:是直接给予,不是反抗军付出劳动的交易。),所以虽然恩人不好好对待受益人,但那个前提还是给了造反派“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严重嫌疑。

这一次,奉俊昊依然没有站在所谓的底部或顶部的任何一边。影片中双方的动机都是合理的,几乎每个人的行为都来源于趋利避害的本能。

在影片中,连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人的无知和不理智都表现得很清楚。黑妈妈坦尼娅和火车部长梅森在水族馆寿司店旁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对“合理控制——平衡”的认知差异。

威尔福德对柯蒂斯说的话是洗脑,是真的。

而这种过度反抗的后果就是整个世界的崩溃。

总的来说,这种表达的主题是制度的宏观稳定性和一部分人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没有人觉得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即“体制内没有赢家。」

●不划分好人坏人的绝对意义,塑造立体的人格,人物很少具备“主角光环”,不去开启,不给人物神性,彻底回归人性。

这也是他电影抑郁的来源之一。

以上观点针对的是他的大部分电影。但是雪国列车是个例外。这个男人有着严重的“主角光环”附体。虽然人物也是一个有着黑历史的善恶并存的领袖,但并不立体和丰满——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来解释他为什么会成为救赎之星,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人的信任。

●不要动太多的恻隐之心,也不要给人物太多的善意。冯俊浩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冷色调,他们更喜欢使用长镜头和摄影机稳定器来增强他们的情感现实主义。而他热衷于摧毁其他电影中常用的“希望”的存在。列个清单。

谋杀女学生的回忆。

汉江怪物的小萝莉。

“妈妈”帮助女孩。

绑架门口的小狗。

雪国列车上发生了一起事故。

再加上细节步步紧逼,比如《母亲》开头的切割镜头,更是压迫感十足。

他的电影里没有人能活得开心。

正是因为他在1和2中提到的故事,提到的人物和我们每天遇到的人很相似,情节本身也很勾人,所以能产生非常强大的共情效应,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二、花式故事杂耍王。

他电影里的故事都很扎实饱满,逻辑严密,没有硬伤。相比朴赞郁电影的审美享受,奉俊昊带来的快感更多的来自于故事本身。

1,反传统——大倒装句和段落倒装句

传统的犯罪电影,科幻电影等。有套路,从整个电影情节到小段落都有一定的定势。

而奉俊昊很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按照思维公式做出很多错误方向的暗示,让你陷入他误导性的后续剧情推测,然后抛出否定公式意想不到的合理结果。

不仅整个大故事的结局你很难猜出来,甚至在单个段落里还会反转好几次。当你认为主角正在走出困境,有希望的时候,突然掐死线索,让你的心情突然发生变化。

示例:

《汉江怪物》中男女主角的生死。

《门口绑架狗》楼道追逐场景。

2.故意抑制情绪紧张。

●自私的惩罚:与第一点中的第三点相关,风叔准确地抓住了人们热衷于推卸责任的心理。

当朋友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希望把伤害他的人打一顿,结果发现是他自己的错。

我们自己犯了罪,想找个借口嫁祸于人,却被绑上了测谎仪。

因为强烈的同理心,观众下意识地把自己投入到主角的情绪中,会站在主角的立场,产生“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的思维。比如母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回忆谋杀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凶手,流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这些似乎都是有道理的。

而奉俊昊喜欢强调“你错了。」

但无论是《杀人回忆》中警察对手淫男子的拷问,还是《母亲》中被遗弃的宅女的结局。无论动机多么令人信服,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人。

观众(主角)被绝望、羞耻、焦虑等负面情绪所困扰。当他别无选择,只能做坏事,而他的怨恨又无法转嫁给他人,那么他只能伤害自己。

风叔不能不提朴赞郁。虽然朴赞郁的暴力美学看似重口味,但渲染后锤入肉里带来的神经质却能满足观众的发泄欲。

冯的暴力行为一直都很冷静克制,尽量不做过多的情绪渲染。再加上很少有哭或者笑的场景。即使有,也是在“哭出来”之前改变了场景,情绪被堵住了才得以发泄,完全保持了堵住你心理和情绪发泄点的目的。

●把握节奏:

简单用镜,不拖后腿,是所有好导演的品质(如果没有剪辑权,很多都是好剪辑的品质)。

而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热衷于超前一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情绪的宣泄及时停止。

众所周知,在一部好电影的剪辑中,每个镜头必须不超过一帧,而且必须卡在最佳剪辑点。

而他几乎所有的作品,涉及表意和情感的场景,都会在正常电影的基础上丢几帧,刻意卸下一个分量。

这看似很小,但正是这一点,具体而准确地强化了前面提到的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停滞感和焦虑感(男同性恋请下定决心,突然发现丁丁被剪掉了)。

第三,商业之星。

奉俊昊是韩国票房第一的导演,在这方面他一直玩得很顺利。

他很少讨论太深奥的哲学隐喻,更关注社会。虽然艺术风格没有朴赞郁那么强烈,但好处是各个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相对来说,在咸宜,老少皆宜。是专业人士和发烧友心目中的“好电影”,也是去电影院吃爆米花爱看的人心中能对得起票价的“好电影”。生意应该可以顺利。

我只看过一个不是他写的剧本——《南极日记》。坦白说,感觉剧本没准备好,但是伏笔在结尾留了个大洞,明显不完整。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问题。如果不是,也不排除他的导演水平比编剧高的可能。

冯叔自编自导的作品还是很棒的。

至于演员,因为不是他的主业,所以一直没怎么关注。

总之,奉俊昊是一个能把艺术水准和商业价值完美结合的优秀导演,这是不可多得的。不要问我为什么。

目前我还没发现他的其他缺点。我在想我是不是爱他爱到看不见了。希望有发现他缺点的人来找我聊聊。

还有一些东西应该从电影史的角度来考虑。等我看多了再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