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少昊为什么不称帝?

《五帝年谱》第一卷开篇介绍黄帝,说黄帝和嫘祖公主有两个儿子。据史书记载,第一个叫小轩,为庆阳,庆阳居河;二是昌邑,水一样。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帝与嫘祖公主的长子叫玄韬,又名青阳,此君封于河中;次子名昌邑,封于若水。

先不说昌邑,只说玄涛;索隐是这样说的:小轩是帝喾的父亲。案例:皇甫谧和钟松都是浮云,青阳是少昊。本世纪有“玄道不可在帝位”之说,所以太史公的意思是清扬不是少昊明。而此云“玄韬为青阳”是个错误。据说两人都是黄帝之子,并列其名,故前史误将小轩青阳为一耳。钟松还说:“小轩清扬是少昊的一个创始人,追随黄帝,历史不叙,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二次,故帝王无数。”

这段话的意思很迂回。我是这样理解的:皇甫谧和钟松都认为玄韬清扬是少昊,只是史书后来说“玄韬不得在位”。很明显,司马迁认为庆阳不是少昊,因为司马迁知道少昊是黄帝的继承人(下面和颛顼的立场有冲突,后面再讲);这里说“玄韬为庆阳”应该是个错误;也许是因为两人都是黄帝的儿子,名字绑在一起,让以前的史家误以为玄韬和青阳是同一个人;钟松还说,小轩清扬就是黄帝死后被立为天子的少昊,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因为少昊以金德为王,与黄帝的土德关系没有达到五行排列,所以说五帝时不算少昊。

根据索隐,司马迁认为玄韬是庆阳,而不是少昊,所以有结论说玄韬不可能在施恩座上。但《索隐》作者(唐·司马振)认为黄帝和雷祖实有三子。老大叫玄涛,是黄帝死后继位的少昊。第二个叫庆阳,第三个叫昌邑。可能是大哥和老二的名字排列在一起,所以以前的史书都认为玄涛是庆阳的。

那么,根据索隐的说法,《史记》有几个错误:第一,黄帝和雷祖有三个儿子,而不是两个;第二,玄涛和青阳是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人;第三,玄奘是少昊,后来他继位黄帝为天子。说“玄涛不应在慈悲席上”是不对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但不确定索音是不是这个意思。我需要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