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锑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现和利用锑的国家之一。据《汉书》记载;《食货志》:“王莽居宅,改汉制,币皆铜钱,与锡混淆。”《史记》记载:“连锡产于长沙”。秦墓出土的秦代箭头,经光谱分析含有锑,说明我国很早就使用了锑。当时不叫锑,叫“连锡”。明朝末年(1541),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锑矿——湖南锡矿山,但当时锑被误认为锡,故命名为锡矿山,直到清朝光绪16 (1890)才知道是锑。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了锡矿中最早的炼锑厂——稷山厂,把中国的“濂溪”变成了生产锑的时代。

1908年,湖南华昌公司从法国引进挥发焙烧法,开始用此法冶炼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兴起,锑的用途和需求都扩大了。锡矿开发后,湖南省桃江板溪、新韶龙山、桃源沃溪锑矿相继开发,使湖南锑业居全国之首。接着,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也相继开采了一些锑矿。在1908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锑产量往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仅1912-1935锡矿的锑产量就占世界产量的36.6%,全国的60.9%。1942我国著名有色冶金学家、世界上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王崇友与美国人霍德森共同获得了浮动熔炼——气态还原熔炼的专利权。

新中国成立后,对锑矿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发展了鼓风炉挥发熔炼硫化锑精矿。我国锑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并大量出口,生产出高纯金属锑(含锑99.999%)和高质量的特级锑白,代表了世界锑行业的先进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