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经历了怎样的建造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是中国东南部的一座著名寺庙。这座寺庙,云林寺,位于北峰和飞来峰之间。这座寺庙建立得很早。据灵隐寺记载,此寺“于元年(326)造玉贤、朱僧智,山门始称‘觉圣教场’”。主殿被称为黄觉庙...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寺。”明初重修,改名灵隐寺。灵隐寺现在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连登阁和慈悲阁等建筑组成。五代以前的灵隐寺规模很难考证。五代时,吴越的钱缪建了500多间僧房,后来去洪倩做工,达到1300多间,可见其规模之大。宋代诗人罗初在《重修灵隐寺题词》中说:“绣阁画拱,夕阳九宵尽。藻井丹影,花挂四照;屡修画廊,潜入溅玉之泉;飞亭飞,映挂珠之树;风触天乐,花满寻陆海宝。”可见其宏大华丽。宋代时被列为“南宋五岳”之二,史称“禅洞”。清朝康熙年间,建有七堂十二殿四亭三阁三层楼十间,规模之大更是可想而知。虽然说是复兴,但实际上是创建,钱塘有360座寺庙。
北宋诗人苏东坡在一首诗中说:“高厅食千人,撞钟击鼓响。”明末学者张岱在《西湖梦》中说“香厨里,先铸三口铜锅,锅里煮三担饭,可食千人”。这些都说明灵隐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