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探索教材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编者意图。了解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其次,把握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因为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教材的深度要有分寸。否则就是对牛弹琴。显然,这里所说的挖教材的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不能生米煮成熟饭。深度要恰到好处,让学生乐在其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第二,要把握调动学生的广度。
把握调动学生的广度是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应试教育只注重调动一小部分有深造前途的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行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好坏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广度,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上填鸭式、独白式的现象并不多。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老师还是觉得无奈,还是看着班上的几个尖子生。老师提问,学生发言,总有少数人从来不问大多数学生。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活动脱节。有些同学即使想主动学习,也只是因为教学目标高,方法不对而如坐针毡,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说什么,收获甚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成功转化学困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第三,要把握课堂训练的密度。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与实践相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把握课堂训练密度是落实知识、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节课能做到训练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高,那么效果就会好。从目前课堂教学反映的问题来看,完全没有课堂训练的课是很少发现的。主要原因是课堂训练密度不足,主导和主体有重有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说的多,做的少,灌输的多,引导的少,学生被当成被动的接受者。
一堂课要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高。说、想、练不可偏废,老师要告诉学生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吸收和消化,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四,要把握教学艺术的力度。
这里,就教学艺术的感染力而言,把握教学艺术的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强大的教学艺术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反之,教学艺术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像看电视剧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的读给人听,一般不会有印象。但如果配合角色,活下去,会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四个方面。这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更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