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出现过哪些货币?

中国古代的货币

中国有使用货币的悠久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货币文化,对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般认为,在夏商时期,中国就有了钱。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实物货币。当时贝类流通最广,数量最多,时间最长。外壳,明亮美观,经久耐用,携带方便,易于清点。夏商时期的遗址中已经出土了大量的贝类,商周时期的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贝类的记载。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词,大多出自“被”。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贝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商代晚期,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青铜仿贝成为中国最早的金属钱币。随着工币的广泛使用,海贝这种天然货币在中国逐渐退出货币舞台。从商代青铜器出现到战国时期,由于诸侯的统治,中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四种独具特色的货币体系,即铲币、刀币、环币和楚币(黄金和蚁鼻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废除了各国货币,以金、铜币为统一货币。黄金用于大额交易的支付,而铜钱,也就是秦国的半个圆方孔,则用于日常生活。圆方孔秦半梁币在全国的流通,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混乱形制向规范形制的重大演变。秦半良钱确定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元寿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收回郡县铸币权,中央统一铸造五铢。圆形方孔表面铸有“五铢”字样,保证了中央政府对硬币铸造和发行的统一管理。五铢在唐高祖时期已经使用了700多年,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成功的货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除五铢,统一铸造“开元鲍彤”钱。《开元鲍彤》为初唐欧阳询所作。所谓“开元”是指开创一个新时代,“鲍彤”是指统一国家中的一般宝物。开元鲍彤改秦汉旧制,钱文不写重量(秦汉以来铸造的钱币在钱文通常会明确标明钱的重量),这是中国古代货币从凭证重量到鲍彤、元宝的演变。开元鲍彤币是中国最早的鲍彤币。它铸造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唐代使用了约300年,从未中断,这在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从此,中国的铜币不再以钱文为标准重量,而是与鲍彤、元宝等相称,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鲍彤”。

唐代的“开元鲍彤”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新纪元。自此,铜币告别了以半两、五铢为标志重新命名的传统,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变。“开元鲍彤”也在外形和重量上树立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形象。它以一块钱为法定重量单位,每十块钱重一两。十钱一两的小数由此产生,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宋时期,由于铸钱铜材短缺,出现了钱荒。为了弥补铜币的不足,政府在一些地区铸造了大量的铁币,铁币和铜币并行。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的铸铁钱总重达25斤8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要交130斤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方便,纸币“交子”在四川应运而生。“交子”使用统一纸张,有一定形状,印有复杂图案,有防伪秘密。“交子”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饺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纸币体系,发行了“中通元宝纸币”,元朝成为第一个拥有统一纸币体系的王朝。

明朝初期,白银不是法定货币,明朝禁止金银交易。明英宗时期,解除了使用白银的禁令。至此,白银作为衡量货币和价值的手段,正式取得了合法地位。明代后期,白银在全社会广泛使用,在货币流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清初的一百年间,各地仍在使用明末铸造的银锭。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银锭有很多形状和颜色。重量在一两以下的银锭称为散银,重量在一两至五两的银锭称为小铲,用于一般交易。在大宗交易中,没有真正的梧桐,是国家假标银。重约12两的中号元宝和重约50两的元宝,必须在付款时兑换成梧桐,再将其中所含的纯银兑换完成价值交换,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外国银元陆续输入中国内地。市面上流通的本土银元有几十种,有西班牙本洋、荷兰马建洋、英国詹仁洋、墨西哥鹰洋、日本杨龙等等。因为国外银行算核值,用的时候不用称重,所以老百姓乐于接受。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成为中国的首选货币,也成为中国自铸银元的催化剂。道光、咸丰年间,仿洋银行从与外商贸易频繁的沿海城市兴起,随后遍布全国。广州叫广办,福州叫福办,杭州叫杭办。其中以上海道台最为正规,重量与国外银元大体一致。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维护民族尊严,维护货币制度,清政府开始计划铸造自己的银元。

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买英国机器,开始铸造银元,名为光绪元宝,当年为654.38+0万元。这是中国官方机器铸造银元的开端,也是现代货币单位制的起源。光绪元宝背面饰有龙纹,材质为仿洋银,故称杨龙。后来清政府在天津设立铸造银币厂,统一制造银币。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器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从此,不仅铸钱工艺大变,而且流传了2000多年的圆方孔钱也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