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洪水数据有哪些?

长江流域的灾害大部分是洪水。

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重灾区是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地区。

据史料记载,从唐朝到清朝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发生了223次洪水。其中,唐代发生洪水16次,平均每18次一次;宋元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每4.2年1次。我们已经注意到洪水在现代变得更加频繁。

1848-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遭受水灾。1848期间,黄河、长江发生洪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影响,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大范围洪水。湖南省被淹的人、牲畜、房屋不计其数。湖滨地区尤为严重,多处堤岸坍塌,湘阴地区“深如屋顶,来年不退”。湖北三十多个县被淹,就在武昌城外,“河潮几乎与城相安”。此外,江西20多个州县受淹,江苏65个州县,发生洪涝灾害9起。浙江因台风风暴潮,31县延迟征地。在河南,由于黄河泛滥,50多个县成了泽国。1849年,长江中下游再次发生洪水,灾情甚至比前一年更加严重。夏季,江苏、浙江、安徽、湖广等地暴雨不断,洪水百年不遇。苏南有34个州县,到处都是灾害。苏州淹进城,江宁省城也被淹,连两江总督署衙门都积水一两尺。湖南、湖北两省灾情也很严重。江汉平原覆盖汪洋,无论江湖。1850的洪水虽然没有前两年那么严重,但是江浙皖湘鄂还是大面积被淹。江苏有65个地县,浙江有50个地县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海堤决口。安徽霍山、望江等地爆发山洪,千亩民房全部被冲走。湖北江汉江湖并肩涨,低洼处成泽国。湖南省洞庭湖附近的十多个县也被洪水淹没。连续三年的水灾,使中国经济最富裕的东南八省遭到严重削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一些省份至今仍受瘟疫困扰。一时间,数千万灾民无家可归,引发社会快速动荡。此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和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中上游发生了两次特大洪水。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发生了两次特大洪水。1931年,全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覆盖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期间,洞庭湖水系汉江中下游和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洪水,影响农田2264万亩。受害10万人,死亡142万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1954年夏,长江、淮河发生百年不遇的流域性洪水。长江和汉江下游干流堤防分别有61决口和13决口,支流堤防和民用堤防决口众多,湖南洞庭湖区堤防900多处,决口率达70%。共有4755万亩农田受灾,1888万人受灾。灾难过后,疾病流行,35000人死亡。此外,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运营。由于洪水地区长期积水,大量房屋倒塌,大部分农作物绝收,历经数年灾难才得以恢复。

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150万亩耕地受灾,11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1998夏秋期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河流发生洪水。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洪水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公里增加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公里。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洪水单位面积综合损失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1991年,太湖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了总数的80%。因此,发达地区的企业在快速发展,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不可忽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