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安史之乱的消息?
唐朝初年,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保卫边疆,实行官兵制度。政府军士兵一般都是从“高若多丁”的家里招募来的,定期给他们土地,用来保卫首都或边疆。在内地或边境城镇设立都督统一驻军。后来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农民失地逃亡,部队来源出现问题;此外,由于战事频繁,政府军士兵无法按时轮换,长期在洞中服役,无法在国内免于征兵,因此大量逃亡。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统治者被迫改为“募兵制”,在边关将领的指挥下,招募募兵人员留在禁卫军,从事垦荒。在边境指挥军队的将官被称为“我们的使节”。
“节度使”起初只掌管军权,后来由于统一军事行动的需要,还掌管地方行政和财政。我们这个时代无限扩张自己的势力,成为“有其地、有其人、有其兵、有其财”的大军阀。唐玄宗时期,使臣有10人,每个人都掌握着一个州或几个州的军政财权,使中央政府越来越无法控制。
以唐玄宗为首的贵族官僚徇私舞弊,不问政事,过着“春宵苦短,日出而作,早朝而废”的放荡生活,朝廷的外交事务由李和杨负责,内政事务由太监高力士负责。李对是独断专行,排斥异己。杨四处搜刮,广受贿赂。统治集团的腐败为安史之乱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又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陆(今辽宁锦州以西)使臣,颍州柳城(今辽宁锦州附近)人。他既狡猾又讨好。因为他要求做杨贵妃的养子,获得了玄宗的宠爱,获得了信任。他是最强大的军阀。他看到唐玄宗荒淫混乱,大陆防卫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膨胀。表面上他经常去首都长安,假装对朝廷极为恭敬,骗取唐玄宗的宠爱,背后却在河北老巢暗中积蓄力量。在范阳城北建雄武城,招兵买马;他们还利用民族矛盾从事分裂活动。经过大约10年的准备,755年7月,11,安禄山与史思明部勾结,以讨伐杨为名,率领15000大军南下讨伐唐朝。“安史之乱”爆发。
那时候海内已经很久了,人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战争了。突然,他们听说叛乱爆发了,远近震惊。叛军经过的郡县,没有人敢拒绝。就连士卒登上城池,听到敌人的鼓角声,都吓得倒在城下。唐玄宗连忙命冯长青、高仙芝招降城贼,前去阻止。结果他们战败被杀。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衍帝。
七五六年六月,潼关失陷。与杨、、杨兄弟姐妹一道,西行入川。行至蚂蚁岗(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时,军士急不可耐,不进则退,杀了杨,杨贵妃被迫吊死。
安史之乱烧杀抢掠,沿途遭到老百姓和部分唐政府军的反对。“和硕百姓患贼暴,多则两万人去屯街,少则一万人,各在自己营寨拒贼。”唐朝的地方官员和将军,如颜杲卿、张勋和桂露,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唐朝部分将领的抵抗下,安史之乱遭受挫折,内部矛盾重重。这时,唐玄宗的儿子恒力在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他任命郭子仪等将领,在西北集结各路军队,依托淮南、江南雄厚的财力物力,向回纥等少数民族借兵备战。
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唐军乘机收复长安和洛阳。由于缺乏统一指挥,粮食供应不足,唐军士气低落。759年,史思明以654.38+0.3万人进攻,唐军大败。史思明在邺城(河南省安阳市)获胜后杀了安庆绪,自称大衍皇帝。
接着,洛阳被攻陷。史朝义杀死父亲史思明后。762年,唐军再次收复洛阳,史朝义在逃亡中被迫自杀,手下将领全部投降。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北方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洛阳百里郡围,皆是丘遗址”,“尤、郑等州奢比屋,人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口残破的悲壮景象。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与此同时,唐朝中央权力减弱,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割据城镇的局面。
在我们管辖的地区,唐朝中央政府既不能任免官员,也不能收税,更不能调动军队。我们的位置,还是父子夹击,还是会一个接一个。他们全副武装,互相攻击,对唐朝的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也不是对立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反感的。安史之乱集团是分裂割据政权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