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了不同的货币流通状况。隋文帝在周禅建立帝位后,于581年铸造了统一的五铢标准,称为“五株”。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铸造五铢。隋五铢,史称“钱物为先,分配于何处,民必行。”
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开辟了宝钞的新时代,确立了其在朝廷的法定货币地位。五铢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缩小,金属货币的形态和价值不一,导致重钱轻钱的现象。三国时期,曹魏实行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恢复铸造五铢,类似于东汉的五铢。魏武竹千千直径2.5cm,重量3.4g到3.5g..币上的“五”字是弧形的,“朱”字头是圆形的,外国较宽,字画比较胖。魏明帝时期铸造的五铢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刘备入蜀后,铸造费用150铢,又大又重。后来铸件逐渐失重,最薄的不到0.8克。面印手迹中的“直105铢”二字,直接读出来就是“100块五铢钱”。
几百五铢直接用篆书背“卫”字以示铸造地益州为犍为县,是方孔圆钱中最早的刻钱。背面常铸或刻有铭文和装饰,有的也铸于阳,如“魏”、“公”、“王”、“十三”、“七”等字样或四文。
晋朝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因为西晋继承了曹魏,所以用的是魏的五铢。东晋时,王敦手下的一个叫申冲的士兵铸造了五铢,所以这枚硬币也被称为“沈浪五铢”。钱文的《五铢》沈浪的《五铢》是横着读的,有形状。表面上有个外国郭。钱的直径约为1.9 cm,重1.15 g,钱是压铸而成,又轻又小,像柳絮和榆木荚。
只是一个小官,却有权为天下铸币。不难看出,东晋对货币的控制是非常松懈的。据估计,申冲并不是唯一一个自己制造当地货币的人。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非常混乱,各地铸造的五铢钱币在形制和重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南宋铸造了一大笔钱,叫做“典当二五铢”。二、五铢硬币直径2.7厘米、直径1厘米、肉厚、重5克时,票面“五铢”字样较厚,正面有外椁无内椁,背面有内椁;钱的重量不一样。它花费五铢。
南朝时期,齐国一直实行银根紧缩政策,很少铸钱。齐高帝的皇帝萧道成曾计划铸造货币,但没有实施。齐皇帝萧艺曾经派人到四川铸造铜钱,但后来因为成本太高而停止了。
南朝梁在建都之初铸新币,不仅铸铜钱,还铸铁钱。当时的货币体系相当混乱。南朝时期,陈国铸造的钱币不多,历史上只铸造过陈五铢和泰火六铢。陈五珠又名“田家五九”,直径约2.4厘米,重约3.4克。
“五铢”二字的篆书略有不同:“五”字笔直笔直,像两个等腰三角形;“铢”头呈圆形,比“金”头高,侧面轮廓较宽。虽然陈武铸后来有所贬值,但在南朝仍是一种相对稳定、广为流通的货币。
南朝时,陈和陈篆铸造了一种新的钱币,是六铢。这种钱币用铜精良,轮廓整齐,钱文华丽对称,铸造精美,为南朝之冠。
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在洛阳铸衔钱五铢。其形状类似于汉代的五铢。
泰和五珠的钱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2.5厘米,重3.4克。最小的一个直径两厘米,重2.5克。北魏太和五年,宣武帝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布局复杂,大小不一。大规模的钱币多为朝廷铸造,小规模的钱币多为民间私铸。钱一般直径2.2厘米至2.5厘米,重2.2克至3.2克;面部书写“五铢”横读,做得工整。
北魏孝庄皇帝在永安铸五铢。有三种:一种是永安年间的裸背铸钱;第二种是雍熙年间铸造的背“土”钱;第三种是东魏孝景帝兴和年间铸造的后四币。
在这三种永安五铢钱币中,北魏孝武帝铸造的回土钱最具特色。钱的后穿孔上方铸有“土”字,“土”字与后穿孔相连,正好形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也叫吉祥钱,大家都把它当吉祥佩戴。
北周皇帝宇文雍三次赚钱。铸造布泉于561年;574年,铸就五行布,世界永远相连。这三种钱币因其造型精美,笔法华丽,被誉为“三美泉”。它们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在中国和世界造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华北的三币都是方孔圆币,钱文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都是玉柱印。笔画肥硕均匀,末端无笔尖,犹如玉质筷子,饱满圆润,温润匀称。
一个布全在西魏是五,五行布当布全是10,永通万国是10,也就是一个永通万国要500块五铢。
北周时,景帝铸造了“永通”的货币,一直沿用,“万国”的意思是世界各国。可惜铸造不到四年,随着北周的灭亡而毁。
隋文帝于581年在北周称帝,改国号隋,即隋文帝。他曾经铸造了一种标准的五铢货币,并禁止旧币流通。与前代相比,隋代的五铢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隋代五铢铭文上的“五”字笔画平直,与钱形成横“凶”字形,钱面外轮比汉五铢币略宽。钱北外轮内廓厚实,钱文清晰,造型庄重大方,铸币风格上承汉代五铢,启唐代开元。隋代五铢硬币的厚度、重量、大小差异很大。有学者选取了三枚相对规范的隋五铢硬币进行对比,外径分别为1.2厘米,重量分别为1.23克。外径2.2 cm,重量1.92g;外径2.3 cm,重量2.87 g。
隋朝初期,严格铸造五铢,体现了隋文帝的治国方略,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隋文帝颁布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并强制执行。针对私铸滥造钱币的情况,将所有钱币熔成铜,依法没收。旧钱被发现用在哪里,县长就要受到扣半年工资的处分。此外,隋朝初期严厉打击掺假。
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造币政策。621年,确立了朝廷铸币的地位。同时,唐朝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丝绸为货币的传统,实行“钱丝并重”的货币制度。
到了唐代,不仅从事官铸和私铸钱币是违法的,而且还实行了铜、锡等造币材料由朝廷买断,不准私自买卖的政策,并伴有禁止铜、青铜铸造和出售铸钱的法令。就这样,五铢钱从汉武帝铸造到唐高祖的621年被废除,流行了700多年。
唐代开元鲍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