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前身是吉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室,成立于6月1984。1985年6月改建为吉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在吉林省成立的古籍整理与研究协作机构。1999年9月北华大学成立后,19年2月北华大学古籍研究所成立;2004年5月转制为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2007年6月5438+10月,被命名为吉林省首批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郑毅,男,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领域为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外交政策史。在多年的学术研究中,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吉天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外交政策》(08BSS004),项目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为优秀。他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天茂政治思想研究》(05JA810001+0),并在该学术领域发表了两部学术专著,填补了从中国视角研究日本战后对华外交政策形成的关键节点和人物,对丰富中国的日本史学家具有指导性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对中国人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战后对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郑毅教授现任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学会理事,东北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2011,1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批,2012,12被评为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二级人选。

作为主编的大型乡土文化丛书《长白丛书》,2014年共出版了108册5000多万字的图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在整理和传承乡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1)长白系列

从1985开始,对东北文献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挖掘和整理,编纂出版了大型地方文献《长白丛书》,现已出版108册5000多万字。斐济以其鲜明的地方性、多彩的民族性、强烈的前沿性和强烈的国际性闻名海内外。被专家誉为“中国东部文献,光华重演”、“东北文献荟萃,关东文化精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中心主任李炎研究员评价说,《长白丛书》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地方史研究中属西北整体研究之首,在国内外史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白系列全集》获省社科二等奖。

长白系列的整理研究从东北延伸到东亚,发表了一批成果,如《中朝史料考证》、《东北亚经济圈、霍尔瓦特、中东铁路翻译丛书》等,使长白系列的成果更加国际化。

(2)学术论文

自2008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其中CSSCI索引源期刊发表论文31篇。* * *出版学术专著14部。

(3)获奖

《东北农业经济史料集成》获全国古籍出版一等奖1,国家古籍一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智慧解困局——纪天茂政治思想研究》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一等奖,纪天茂政治思想体系与权益平衡研究二等奖。

(四)科研项目

中心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两个项目,分别是郑毅教授的《纪天茂帝国意识与中国政策观研究》,2011年底完成,项目成果被评为优秀;刘教授的《中朝边界与民族关系研究》被中央政治局采纳。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有三个:郑毅教授的《纪天茂政治思想研究》、李副教授的《清朝与朝鲜朝贡关系研究——以会考为中心》、副教授的《民国东北基层权力结构研究》(1911-193656)。国家古籍整理项目2项,中外合作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0项,项目经费115000元。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是活跃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中心先后与韩国庆南大学、岭南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韩国建国大学亚洲移民研究所、首尔教育大学韩国学教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历史研究中心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该中心曾多次邀请美国、日本、韩国及港台学者访问。中心所有成员都参加过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在交流的频率和密度上非常突出和有效。

自2007年以来,该学科已主持或联合主办了10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截至2012,12),包括4次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8月召开的东北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2009年现代东亚交往空间——以中国东北为中心:2010举办的东北民俗——以防火文化为中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韩近代东亚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研讨会2011召开。6国内学术会议,2007年7月召开的吉林省历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2010中国大陆及台湾省“孙中山和谐思想”学术研讨会;2011东北中日关系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2012 1吉林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吉林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专委会第一届年会2012年7月召开;2012 10协办民本思想与公正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10学术会议有515位国内学者和47位国外学者参加。通过这些学术活动,对提升东亚中心的学术地位,扩大其学术影响力,提高研究质量,引领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北华大学非常重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专门在南校区办公楼二楼划出1,000多平方米作为中心的研究室和资料室,并投资20多万元对其进行完善,使中心全体成员都有了独立的研究室和校园网。为了扩大影响,资料室拥有国内外图书近5万册,长期订阅期刊60多种。中心还建立了独立的域名网站,可以方便地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合作。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前身是北华大学古籍研究所,成立于1985。根据原古籍研究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经北华大学校长办公室批准,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5月成立。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团队建设合理,梯次结构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完全可以满足当前中心学科团队建设的需要。

根据研究领域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东亚历史与文学研究中心下设四个研究室。分别是东北文献研究室、东北经济研究室、东北民族研究室、东亚区域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分别是教授和副教授,下设办公室和资料室。研究中心在研究领域特色鲜明、成果突出,在省内和国内较有影响力。

该中心的研究成果是杰出的。自1985以来,一直以发展乡村文学、弘扬乡土文化为目标,面向东亚,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在全方位、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长白系列文献》和《东亚文化研究》两个系列。现已出版108册,共计5000多万字。内容包括史料、地方志、档案、人物、诗词、满学、农学、边疆、民俗、金石学、地理学、东北亚、专著等13子系列。它以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一座文化宝库。

在编撰《长白丛书》的同时,该中心学者独立撰写学术著作近30部或参与编辑学术专著30余部,成果可谓丰富。

学术论文是表达中心科研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学者已发表国家级文章200余篇,省级文章400余篇,市级文章20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信息中心和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部分转载或列入目录,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科研项目是中心科研能力的突出表现。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日合作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省级社科项目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该中心承担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是北华大学仅有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了中日合作交流项目3项、211工程项目1子项目、1国家古籍出版项目、1国家古籍整理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2项、中国社科院前沿中心项目2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5、吉林省教育厅项目近20项。“长白系列”是全国高校古籍委员会“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满族语言文化)

顾问:刘乃忠、刘厚生、张宣儒、曹宝明、傅玉光(满族)

长度:郑毅

副主任:刘(退休)、刘厚生(继任)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孔艳波(满族)刘俊臣张志

李温多(满族)人(满族)

后李鸿飞驰龚建泽

胡(满族)崔子科戴克良

为促进满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北华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2007年10月26日(记者龚)由北华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领土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语言文化)研究院在北华大学剪彩。在成立仪式上,北华大学领导为刘乃忠、张宣儒、傅宇光、曹宝明、刘厚生等专家学者颁发了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证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民间作家协会副主席曹宝明在会上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做了主题发言。据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领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厚生介绍,满语在清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身发展水平很高,词汇丰富生动,表达方式准确严谨。可以说是相当科学和先进的,堪称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四书》、《五经》、《左传》、《三国演义》等许多中国名著都被翻译成满文。然而,作为中国第三大民族,满族的人口已经超过10万,但能说满语的却寥寥无几。满语学界专家痛心地说:“一种语言的灭绝,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如果不抢救,满语口语可能会从历史上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厚生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开设满语课程,出版了《满语教程》、《简明满语词典》、《中国满语词典》等学术专著,培养了多名从事满语研究的研究生,形成了一支颇具特色的研究队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悉,研究院成立后,将成立图书信息中心;东北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辑出版概述:和科技项目,申报省级社会科学项目。在满语研究和教育方面,将编写一门满语教程;为满足社会各界学习和了解满族语言文化的愿望,2007年将面向社会开设满族语言高级班(初级班),2008年面向北华大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设高级班,并在吉林地区开展满族语言文化普查。来源: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2007年6月5438+10月27日(责任编辑:贾国祥)本学科有六个研究方向:东亚国际关系史、中日关系史、中朝(朝鲜)关系史、东北地方史、东北边疆史、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博士5人。

本课题以发展乡土文学、弘扬乡土文化为目的,一直在编撰大型文学丛书“长白丛书”。到2014年5月,长白丛书已出版108册,共计5000多万字,为专题史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备,研究成果丰硕。学科成员承担了7项国家级项目和26项省级项目。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260余篇,部分论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抄或转载。

东亚中心以专门的历史研究为基础,先后与岭南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教学人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东亚中心设有独立资料室,藏书近4万册,期刊70余种,为专史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保障。2007年至今,已招收50余名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本学科为北华大学重点支持学科,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博士生3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

本学科教师研究方向稳定,学术成果丰富。2008年以来,世界史方向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课题4项、省课题18项,在《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教学中的问题》、《社会科学前沿》、《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专著、译著、校勘著作和教材20余部。专业代号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数复试科目加试科目备注0602L3专史01东亚国际关系史10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313历史基础或628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02中日关系史03中韩关系史04东北地方史05东北边疆史06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史060300世界史01世界近代史61、101。

2.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313历史学专业基础或628世界近现代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0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03东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04东亚政治文化史研究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亚中心(三年学制)咨询:(0432)64602765联系人:郑春辉专题史、世界史公共必备书目:

《中国近代史》,王文权、刘天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近代史》,王志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世界历史与近现代史(上、下)吴、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世界历史与近代史(上、下册),、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特殊历史:

、洪主编《国际关系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世界历史: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以上信息截至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