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存辉的创业故事
导语:创业故事不仅仅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更是讲述创业中的技巧、经验和理念,让后来者从中学习和借鉴,并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或借鉴,实现创业目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温州南存辉的创业故事。欢迎分享。
严厉的父亲不会让儿子放松。
南存辉的父亲南湘西,1930,乐清黄花镇店后村人。几经迁徙,定居在柳市镇上元村。他的主业是农业,副业是修鞋。
或许是在磨难中磨练出来的性格。南湘西对子女要求很严,尤其是大儿子南存辉。南存辉65,438+03岁初中毕业时,南向喜在一次集体劳动中受伤,一时无法下地干活。南存辉辍学养家,背着父亲修鞋的担子走街串巷。起初,南存辉觉得不好意思见同学和熟人,思想压力很大。他曾经跟父亲说过,想回农田工作,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太放松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存辉和他的父亲在街上补鞋。修鞋的锥子扎进了南存辉的手指。他痛得发抖,问父亲怎么办。父亲看着他,叫他闭上眼睛,转过头去。他认为他的父亲有一个好主意,就做了。没想到父亲突然拔出锥子,用线扎了一下,叫他继续干活。
南存辉说:“是父亲的严厉让我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战胜了虚荣。”
放弃半个卧室作为工作间。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南存辉来说,他的父亲也是他在商业上的启蒙老师——
南湘西对所有的客人都很客气,不管是谁,鞋子是脏是干净,都以礼相待。南存辉开始修鞋后,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真心”。
南湘西经常跟儿子说“牛皮作家都是老实的”,意思是如果不守信用,这事刻在牛皮上也没用。
南湘西虽然没上过什么学校,但他在生活中教会了南存辉很多商业道理。小时候卖麸皮,就让南存辉知道了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明白了生产经营要讲究质量。
除了教书,南湘西在创业之初,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儿子。南存辉创业之初建不起工厂,南湘西主动腾出家里的一个房间做车间。后来一个房间不够用了,老两口住的房间也占了一半。家里的厨房和厨具也被“没收”了。老人一点怨言也没有,陪着儿子忍受着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种磨难。
条件好的时候帮公司管理废品。
当南存辉的事业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时,他的家庭条件更好了,但南存辉依然忙碌。即使生活条件好了,老人努力工作的习惯也没变。有员工说,他下班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提着杆秤称废报纸、纸箱等废品,忙得满头大汗。
但南湘西看到村里没有娱乐设施,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在两个儿子的资助下,修建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村活动中心。该项目被视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
晚年,子女给南乡喜买了车,请了司机。每天早上,他总会去离住处10多公里的公司新工业园区,看看园区是否干净整洁,有没有安全隐患。如果他发现什么“不顺眼”的地方,会及时提出来。那时候,南存辉的哥哥姐姐们总是笑着说,公司里有个爸爸,就是有个免费的“高级顾问”。
严父造就严父。
父亲对南存辉的眼光也影响着他教育孩子的方式。
南存辉的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过生日,提出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在酒店请客,被南存辉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最后,他按照家乡的习俗,给孩子煮了一碗“长寿面”。
曾经有人问南存辉,为什么普通家庭会有隆重庆祝孩子生日的想法。南存辉坚定地回答:“做一个好父亲比做首富更重要。千万不要因为儿子赚了钱,就让他活得轻松。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一颗会思考的脑袋,一双能辨别是非的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
后来孩子出国读书,南存辉只提供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并鼓励他们业余时间打工赚钱。每到假期,儿子回温州,他就要求儿子匿名,穿上工作服,在郑泰公司的车间干活,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干活。
有一年暑假,孩子从美国回来,在飞机上遇到一个老人。他主动为老人提行李和背包。老人看出他非常诚实和勤奋。临走时递给他一张名片,欢迎他大学毕业后到自己的工厂工作。原来这位长辈是广东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板。
南存辉说:“我很欣慰孩子的成长,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启发。”
曾提议设立“企业家基金”
很多人关心南存辉会留给子女多少财富。网上一度盛传南存辉要成立“害群之马基金”。对此,南存辉曾解释说:“是在2004年4月18举行的浙江民营企业CEO圆桌会议上,大家都在谈论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问题。我说我过去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老,好像问题没有那么紧迫。但不久前,我无意中看到几个公司高管的孩子在一起打游戏。这个说我爸是什么,所以我应该在什么位置,那个说我爸是什么,所以我应该在什么位置。虽然是小孩子玩的幼稚随意的游戏,但是打动了我。我在想,如果不加强教育,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这些孩子将来来到公司,不是按照能力,而是按照父母职位的大小或者股份的多少来争夺权力,怎么办?后来我们一起开了个高层会议。我说以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原则上不在公司工作,先在社会上打拼。如果实践证明他们有能力,也愿意继承父母的事业,可以按程序通过公司录用,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当时有股东提出,如果孩子实在不行,在外面生存不下去,公司也进不去怎么办?我说,是不是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基金,由我们原来的股东出资,请专家来打理,专门用来资助那些缺乏经营能力的孩子?这样,即使我们老得不能工作,也不会担心下一代的生活。因为资金是原股东募集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叫‘企业家基金’。但是,有些媒体可能会觉得这个话题很敏感,很有趣。为了吸引眼球,扩大文章的影响力,有报道称之为‘害群之马基金’。
南存辉说:“我经常跟孩子说,我留给你的钱可能不多了。我给你的是你父母宝贵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现在对你良好的教育,让你获得学习的能力。”
艰难的启动
1984,南存辉发现低压电器行业的市场前景很大,但是光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更别说一个小小的门面了。这时,他的小学同学胡成中找到他,想和他合伙办厂,于是南存辉和胡成中出资5万元成立了“精制开关厂”。
这款精制开关厂是正泰和德力西电气的前身。胡成中现在是德力西集团的董事长。
“一开始开工厂其实很难,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技术,不知道质量,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没有设备、技术、人和资金,万事开头难,伤脑筋。”南存辉回忆道。
刚创业的时候,南存辉就在“借”字上大做文章,请人才,借脑子,用别人的设备生产自己的产品。当时在技术上依赖上海,所以南存辉请了几个工程师来指导。开关厂发展缓慢。
既然发展了,为什么还有正泰和德力西?
“有人说,私企难过却要过三关,分别是分银行工资,排座次,荣辱轮流。起初,这种问题并不明显,但在企业出名后,为了鼓励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给了企业先进的评价和奖励。企业是两个人办的,应该给谁办?”南存辉笑着说,“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想出了‘厂长轮流做’的办法。今年我当厂长,你当法人代表,明年你当厂长,我当法人代表。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直到1990,“精制开关厂”分为两个车间,总资产200万左右,产值10多万。双方也都有亲戚朋友进入管理层,南存辉和胡成中开始在一些商业决策问题上偶有争执。所以他们分开了。
《郑泰》出来了
如果南存辉和胡成中不分开,会发生什么?南存辉笑着说:“那不好说。”但事实上,尽管已经分离,郑泰和德力西仍然密不可分,因为他们是行业内最强的竞争对手。现在,这两大巨头已经成为中国资产过百亿的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
分手后,南存辉和几个亲戚成立了家族企业。1991年,他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郑泰”这个名字就出来了。
关于郑泰名字的由来,南存辉说:“1991年炼油厂分立时,柳市电器企业无序竞争严重。有证无证,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混在一起,还有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使得市场非常混乱。”这时候,南存辉想的是,“要做生意,先做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南存辉从香港购买设备时发现了一张发票。店名叫丰台,“泰”字挺好的。南存辉觉得“做人要正直,做事要从容,这两个字合起来就叫‘郑泰’。”那时候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我只是想做对,把事情做对,企业就稳如泰山了。”南存辉说。
中美合资公司成立后,南存辉招募了包括弟弟妹妹在内的四名亲属进入郑泰作为股东。对于南存辉和郑泰来说,这次合资和引入股东的战略意义远大于融资的意义。
到1993,郑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南存辉意识到,郑泰要想继续做大,就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于是,南存辉充分利用正泰的底牌,联合资本扩张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