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理论在屈原故里的最新发展

论屈原故里的“汉寿说”媒体:湿地中国作者:周险峰供稿。

发布:周险峰2010-1-6 16:16:30(原创作品,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从县名变更、县志、山川河流、出土文物、花草树木、古代遗迹、民俗民风等八个方面论证了屈原故里在汉寿的观点,以期屈原早日回归故里。

论屈原故里的“汉寿说”

两千多年来,屈原故里一直是屈原学研究中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即使是东汉的贾谊、刘安、东方朔、王逸等学者,也从未明确指出屈原的故乡在哪里。现在的屈原故里秭归、江陵、奉节之说,无论从史料、沿革、考古遗迹来看,都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近年来,由于对屈原研究的深入,屈原故里汉寿学说以丰富的史料和众多的考古文物令人耳目一新。现论述如下,以便对号入座。

第一,从县名改起。

汉寿县的名称已多次更改。在系统建立之前,被记录为荆州,周被记录为楚和钱,秦被记录为钱。西汉索县,东汉杨家三年汉寿县,东汉末年(赤武十一年)隆阳县;西晋改称汉寿县;北宋大观元年,改为晨阳郡。南宋绍兴三年改称龙阳郡,五年改称龙阳郡,三十年改称龙阳郡。元朝时,贞元升为龙阳州;明朝第三年降为隆阳郡;民国二年(1913)改为汉寿县。

据考证,我们认为索县之名取自屈原《离骚》:“我将桂花培植幸福,我将自胡生求之”,“我将自上而下求之”。晨阳县的命名:取自屈原《涉河》:“晨废,夕在晨阳”。

第二,从县志来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使先秦典籍葬身火海。故秦无志考前,“明有旧志,而其书不存。”“清朝康熙的时候,就建立了。”从清代县志考证,关于屈原的记载有二十多处。

第三,来自山川

汉寿西南部是丘陵地区,东北部是湖区。丘陵区属雪峰山残脉,沅水河流经汉寿新兴口、沧港、穆平湖、沅江县、洞庭湖,全长50多公里。其中,新兴至汉寿段古称陈赫。据龙阳县地理,沧水源来自武陵苍山,沧水源来自龙阳狼山(今东岳庙乡),两水在江滩交汇,称为沧浪水。

第四,从出土文物来看

近年来,汉寿县发现了1800多座战国楚墓。其中,在聂家桥乡的青峰山和五峰山,出土了龙凤镜和鹿角镜,特别是胡俟的印章,这是楚国都城总督府的印章,填补了我国考古史上的空白。在竹木山镇全福村,出土了刻有“童都督”字样的青铜戈,这是屈原的祖先屈先佩戴的剑。三合乡宝塔铺村出土两件青铜钹,为西周宫廷用品。打破了青铜器敌不过黄河的神话。

五,从树和花

屈原对自然的关怀,对事物的热爱,对洞庭河水、树木花草的热爱,都写进了他的作品,融入了他的思想。

橘树,屈原《橘颂》:“帝后,是精树,橘来服我,却令我不得动,生于南方。”他把自己描述成一只橘子,他不能迁移。汉寿历史上就种过橘子。芙蓉,屈原《离骚》:“集芙蓉为衣。”汉寿是湘莲的发源地,湖湘遍地。、曹兰、屈原的《离骚》:“胡江蓠而碧,自以为佩。”芝和兰都是草药,汉寿随处可见。

在屈原的25部作品中,还写了菊花、桂花、杜衡、玉兰、白苹果、胡椒、艾叶、菖蒲、松树、竹子等。这些屈原笔下的花草树木,在汉寿山的农村随处可见。

六、从古迹遗迹开始

据调查,汉寿有许多关于屈原的历史遗迹。

有天一阁、楚王殿、屈原庙、屈原巷、卓影桥等等。此外,据《隆阳县志》记载,苍岗镇还有苍溪寺、青丝亭、昭曲亭、钓鱼台、沧浪水、江滩坪。东岳庙乡有屈原庙。

七、来自民间传说。

两千多年来,屈原的故事在汉寿人民中间广为传唱。该县屈原学会编辑出版的《屈原传奇》共34篇,如:《屈原的童年》、《橘林故事》、《屈原爱情三部曲》、《五峰山前破秦冰》、《亭子间传说》等。

八、来自民俗。

屈原的作品与汉寿的山水人物、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粽子:端午节包粽子,扔进水里吊屈原。

2、划龙舟:传说汉寿是赛龙舟的发源地。屈原在汨罗沉没后,噩耗传到了他的家乡沧港,乡亲们悲痛万分,纷纷划着小船去召唤屈原的灵魂。后来逐渐演变成龙舟。

3、跳老蝎:《隆阳县志》载,常德人,“信鬼神巫,隆阳更甚。”屈原的《九歌》是巫术歌的艺术化过程,用以表达他的忠君爱国思想。

此外,在屈原的作品中,楚人的饮食、服饰、配饰等风俗习惯也都有所书写。这些古老的习俗现在在汉寿人民中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