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街道的历史遗迹

大珠山位于黄岛区南部海滨,灵山湾和古镇湾之间。南北长20多公里,三面环海,地势雄伟。主峰顶部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相传神仙朱仲曾住在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现名。因为它位于朱晓山的南北两侧,所以在古代被称为“双珠嵌云”。大珠山最好的风景是山东北的珠山秀谷。看海最好的是这座山的第二座山峰——山峰。主峰大寨顶有一座寺庙,名为石门寺,建于金大定五年(1166),隐于山麓。寺内多竹,其中有塔林。寺内观山,峰上巨石坐如大佛,东侧一小石僧在拜大佛,惟妙惟肖。在大珠山的南端,靠近大海,有一些名胜古迹,如巷子门、南天门和王艳的鼻子。巷子门边有一座子峰,上面有徐庶庙。相传三国时徐庶隐居于此,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前来朝拜。大珠山文物众多,以石窟为宝,多为隋唐遗物。此外,大珠山还有很多景点,如女儿石、鹰石、龟石、和尚石等。

珠山秀谷位于大珠山东侧的太子沟村西。每年4、5月间,山坡上数千亩野生杜鹃花盛开,光彩夺目,蔚为壮观。其面积之大,繁花似锦,在中国北方实属罕见,堪称一绝。每年七八月,杨珊的芙蓉花片片紫、红、山野,花香四溢,无与伦比。

汉代琅琊印章是清朝嘉庆年间农民在大珠山下耕地时获得的。属于汉代印章中的白印银龟扣。正文写“琅琊相印”,篆书,笔画粗而不钝,古朴幽静,布局精密,给人一种苍劲、庄重、饱满的感觉。约25mm见方,28mm高,重约130g。是韩《大珠山——杜鹃谷印》中的典型之作。

隋唐石窟。传说大珠山有多达99个石窟。现保存完好的石窟有夹沟南山石窟、夹沟西山石窟、十五子沟石窟三处,是青岛仅存的隋唐时期的佛像石窟。

下沟西山石窟位于大竹山镇下沟村西1.5km山坡上。它是由一块高大的岩石雕刻而成,有一个东大门,高0.8米,宽0.7米,大门两侧雕刻有一只老虎。石窟呈房屋状,高1.5m,东西长1.4m,南北宽1.3m。内壁浮雕有30尊佛像,经鉴定为隋唐石窟造像,现大多保存完好。

下沟南山石窟位于大竹山镇下沟村南300米的山顶。它们是由一块高大的岩石雕刻而成的,门朝南。石窟呈房屋状,高1.7米,东西长1.6米,南北宽1.5米。内壁有浮雕的佛像21尊,经鉴定为隋唐石窟造像,外观已模糊。

十五子沟石窟位于大竹山镇十五子沟村东北700米处。它由一块大石头雕刻而成,门朝南,高0.8米,宽0.7米。石窟呈屋形,内壁有11佛像,也刻有飞花和云纹,现保存完好。

竹山石室位于大珠山东侧的悬崖峭壁之间。《补胶录》载:“石室南数十里,大珠山之孙,阿津高士陈仲举隐居于此。”《胶州志》载:“竹山石室在大珠山之阳,悬于山腰石壁之间,东望大海,若在第一阶之下。”石室深3米,宽2.5米,高2.5米,有门框和石门槛。房间是椭圆形的,墙壁和地面是光滑的。离石房前约3米处有一块刻有莲花图的莲花石。据《补胶录》记载,古代石室与莲花石之间有铁桥连接,人们可以通过铁桥爬石、爬莲花石进入石室。石室东侧的山壁上刻有“云霄殿”二字。石壁上还有李清道等人署名的“玉泉观之苑”石刻,元代大德四年(1301)孙荣题写的“太清”。

摇滚刻字。寺内东侧有一块“飞石”,石额上刻有“朝阳洞”二字。庙前有一块“说石”。据说石头下面有一块石头用来磨底,透露出这里曾经有一种烟火气息。寺西侧高处有平台,石楼地基尚规整。据文献记载,“望海楼”就建在这里。

石门寺就是玉泉寺。场地位于大珠山水库以南,大珠山镇胡加小庄西南1.5km处。加胶记录显示:“玉泉寺位于州南120里大珠山脚下,一座石门寺,建于金大定五年(1166)。”该寺位于大珠山主峰北侧的一条山涧中,占地400余亩,绿树环绕。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殿,供奉四大天王、释迦牟尼等神佛雕像。寺东南有一石门,东为天然石所成。

清朝顺治年间,平山僧人游到石门寺,在寺墙上写下17首诗。庙前有卧象石,形似大象。“卧石”二字刻在背面,刘子玉写了一本书。寺西有磨铁寺,为清代著名画家法若珍读书之所,“磨铁寺”为法若珍书法。

古竹营位于胶南东南沿海,大珠山西侧,距胶南市区12公里。宋金对峙时期,沿海是双方的拉锯地带。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胶西县设良乡、张苍、陈村镇。陈村位于海口市北部,张苍位于海口市中部,良乡位于海口市南部。“他们都可能是防御性的。”梁乡位于古镇口湾北岸,地势险要,海防重要。清乾隆手稿《灵山魏徵海训》中说:“古镇口在大珠山西南航道以西。其北岸多礁石,船只不敢靠近。如果商船超载,就会停在海里,用小船转移。东南风起,他就拔锚迁徙,瞬间难以停歇。”该镇有一名监督员管理军事和政治事务。

明朝时,为了抵御倭寇,这里有巡检司建站驻军。雍正四年(1726),有一座大炮台,两座竹炮,一座镇海侯炮。属灵山山卫管辖,原名固镇口。清朝消灭了侵华日军,取消了警备和所。谷正口被改成了一个总经理,两个骑兵士兵和十四个步兵。道光年间,固镇口改为固镇营。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时为防英军入侵,重建炮台。宣彤时期分为两个村庄:东固镇营和西固镇营。民国元年取消驻军。

老高桥位于大珠山镇张东山村西南0.5公里的河上,是青岛最古老的石拱桥。该桥建于明代,位于古镇口炮台东南0.5公里处。历经600多年沧桑,仍为东山张村村民所用。“老高桥”横跨一条宽近15米的河流,桥的两侧以天然巨石作为引桥。主桥跨度9米,桥高1.7米,桥面宽2米。两边种着垂柳,颇有江南风光。当地居民对“老高桥”的由来说法不一。一个老高桥说是给一个高姓村民建的,方便他出嫁的女儿回家探亲;据说古镇炮台的附属设施原本是政府出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