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能攻占云南,宋朝不能攻占大理?事实上,明太祖也不想打仗。

大理国是众所周知的政权,多亏了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五大奇迹之一的南帝来自大理国,而在《八龙》中,主角段誉也出生在大理国。金庸小说的火爆直接促进了大理国的名声,不像南诏那样默默无闻。段也是大理皇室的一员。从937年段四平建立大理到1253年蒙古灭大理,段名义上统治大理300余年。蒙古鞭长莫及,就地任命大理国前君主为大理世袭总经理,继续管理原有各部。即使后来在原大理国设立云南省,段仍是大理军民总管理处世袭总经理,直至明朝入滇。所以大理虽然没活到明朝,段却活了,这个家族和宋明对峙。在宋代,云南不是一个必要的目标。战国时期楚国虽然出兵征服了云南,但是楚姜庄也建立了当地的云南国。后来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也略向西南,将这一带纳入统一王朝的统治,但也只是统治。像中原那样控制它太难了。其实别说万里之外的中原王朝,就算是地方割据政权,也很难把云南变成中央集权政权,因为这一带地形太坑了。云贵高原山川纵横交错,将区域分割成小片,小片之间的通行异常艰难。这简直就是天然的割据地形,连消息传递和人口流通都不顺畅。怎样才能集中力量?这种地形限制导致了中原王朝对云南的松散管理。到了南北朝,南北分裂,互相争斗,南方主力的最南端也在长江沿岸。此外,由于交通阻隔,南朝对西南的控制能力进一步降低,西南的离心力逐渐增强。甚至连西南诸郡的数据都在梁书丢失了。隋朝时间太短,管理不了西南,这个任务就留给了唐朝,唐朝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遇到了高原上的对手——吐蕃。双方从西北打到西南,新疆甘肃是战场,西南也是战场。唐朝初年,云南有六个部落,比较强大,唐朝时都投降了密州郡。吐蕃兴起后,又把手伸入云南,六诏中有五诏相继投降,除了最南边的孟社诏(又称南诏),于是唐朝支持南诏与五诏抗衡。开元年间,南诏统一六部诏令,国主皮洛格被封为云南王,随后唐朝发生争斗。唐朝屡攻南诏,失兵败将,徒劳无功。南诏的很多制度都是建立在学习唐朝的基础上,凭借强大的国力,得以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夹在唐朝和吐蕃之间。乘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之机,屡攻淅川、安南,一度攻破成都外城。当然,所有的老师最后都成了军阀。天生有奖金的同学如何不走同样的路?唐朝末年,南诏也深陷军阀混战,南诏沦为傀儡。段在军事征服后成为军阀中的胜利者,建立了大理国。但段的实际管辖范围是洱海周边地区。南诏旧领地大部分地区只是口头上向大理国投降,大家还是各奔东西。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不会有矛盾,所以大理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明争暗斗的历史。这种内斗无疑极大地消耗了大理的力量,使她无法像南诏那样拳打四川,脚踢广西。大理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他们没有主动去招惹宋朝,而在宋朝,对大理的想法也很少。966年北宋灭蜀后,宋朝的疆域以大理为界,灭蜀将军王全斌建议、宋太祖“乘势取滇”。宋太祖拒绝了,理由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训:“鉴于唐朝天宝之灾起于南诏,于夫向西渡大渡河,说‘此外,我无’”。众所周知,宋太祖的统一政策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而云南在唐朝已经失控,不属于宋朝想要收复的旧新疆。其次,北方契丹准备动了,宋朝不可能倾全国之力南下,会被契丹利用。另外南诏在唐朝的战绩也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在宋太祖统治时期,宋朝没有与契丹对抗,但契丹支持的北汉非常活跃,多次进攻宋朝。宋太祖为此三次大举进攻北汉,也说明他所制定的大一统政策并没有死。如果北方好打,或者南方不好打,他随时可以调头。宋太祖死后,北宋竭力治理北方,但宋太祖北伐失败,十六州光复无望。宋真宗与辽国(契丹)的争斗后,只是以袁谭的结盟而告终,西夏在宋仁宗重新建立,战争与和平瞬间走到了北宋的尽头。南宋的北方就更乱了。晋国灭亡后,来到蒙古,压力更重。北线这么忙,宋朝根本没时间管西南角的太平大理国。宋朝与大理的官方往来很少,大部分都是由大理出面,宋朝不予理会。在侬谋反之前(侬逃往大理时),宋朝从未主动与大理交流。当然,双方的业务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对于生活相对清贫的宋朝皇帝(只要能当皇帝)来说,这种没有官方往来,民间贸易频繁的和平双边关系是非常理想的。反正宋朝做生意也不吓人。到了明朝,云南势必被蒙古灭后,大理旧址在元朝成为云南行省,分离了几百年的云南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本来秦汉留下的温暖就不多了。过了这么久,早就彻底散了。当地人对中央政府没有认同感。远在他乡的皇帝如何善待敬酒人?在这种情况下,元朝对云南的管理无异于从头再来。云南的地形大大增加了元朝的治理难度,不得不由地方土司间接治理。段的大理军民总管理处总经理一职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家在洱海周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树根深蒂固。此外,元朝还派王曦梁在中青路(今昆明)驻扎重兵,并将大批* * *、蒙古人、* *、契丹人迁到云南,驻守交通要道,保证道路畅通。云南的汉化* * *开始了。发展艰难,元朝在云南的统治很不稳定。三天两头就要打仗,连户籍都难统计。到了元末,元朝已经忙得顾不上自己了。在云南,它只能控制湖广和川滇通道的主要据点和昆明及其周边地区。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对云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的思想有关。我们知道,明太祖承认元朝,认为它是一个正统的王朝。他的明朝没有继承宋朝,而是继承了元朝,类似于宋太祖试图收复唐朝的旧新疆。他想继承元朝的疆域,以此证明自己是天降之人,来代替元朝。为此,在灭元之后,明太祖多次派遣使节出使安南、朝鲜、日本等国,宣告中原易手。此外,明太祖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中外论战”的人。他认为外国人获得的土地毫无用处,征服的代价更是不计其数,得不偿失,于是任命15国,不征收。在云南的问题上,明太祖前期也是以怀柔为主,不想去这么山高路长的地方。?《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洪武三年六月)戊寅诏遣滇、八番、西域、佐立、爪哇等国。把云南和巴番(贵州少数民族的统称)与西方国家和海外佐利克国家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云南和贵州的态度,他认为可以把这两个地方纳入羁縻制度。留堂是一种松散的管理,可以更松散,前提是低头叫大哥。镇守云南的王曦梁是元朝的死忠,他杀死了朱元璋派来的使者,并降服了明朝的边防军,以示对北元的忠诚。明朝的主要威胁是北方的北苑,明军主力部署在北方,这也是明太祖不想和安南打仗的原因之一,他也没时间和你谈。但是云南做不到这点。北方被打死了,西南被捅了怎么办?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廷派30万大军大举进攻云南。就拿云南来说吧,贵州是必去之地,自然得走。次年二月,明军基本平定了云南的扶元势力,扶元的段成了刀下最后的鬼。当然,云南的地域限制并没有消失,明朝在云南的统治也很薄弱。于是,明太祖只好把儿子穆英留在云南,谁敢挑事,就打谁。慕英及其后裔守护云南200多年,直至明朝灭亡。这两百年间,明朝在云贵用血腥的战争换土归流,消化了这一带的大部分,剩下小部分明朝没有机会,只好交给清朝。如果王曦梁愿意低头,也许云南会成为关西七大护卫统治的地方。随着明朝国力的下降,这些地方十有八九会失守,以后能否收复就看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