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由来

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原为紫阳县,后改为兖州县。是山东唯一的“县”。1992改为县级兖州市,现为济宁市所辖兖州区。兖州虽然现在只是济宁市的一个区,但是历史悠久,曾经是古九州之一。

阿清诗人龚自珍说:“九州风雷怒,千军万马齐读书悲。”我建议上帝重新站起来,放下才能,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自战国以来,“九州”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代名词。一般认为“兖州”一词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于九州,兖州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据考证,“兖州”一词出现的时间远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中就有兖州的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商代。

一、“颜”字的由来

兖州的“燕”字,古作“羌”,最早出现在西周的铜钟上,专家认为这个字是“羌”的第一个文字。《小传》中“三分水”有时可以写成“横水”,放在“云”字之上。后来篆书演变成隶书,“横水”变成了“六”,变成了今天的“颜”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兖州...小篆为篆,李篆为燕,古今同义。”

上面说的“陵水”一词出自陵水,也叫吉水。它发源于今天河南省济源县的吴王,分为黄河和黄河以北两部分。在《天下九州》的设定中,兖州最初的范围设定为“黄河与济水之间”。后来由于黄海改道,入侵了黄河以南的吉水河,黄河以南已经没有水了。

吉水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中国古代四大圣河之一——“四渎”。所谓“四渎”,出现于先秦时期(不迟于战国),指自西向东独立入海的“江、河、淮、冀”四条河流。其中,与“江”对应的长江、与“河”对应的黄河、与“淮”对应的淮河仍在我国境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与“冀”对应的节水因黄河而消失。

兖州的“燕”字,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段信。这种说法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舒威《春秋·元明报》:“颜、段、辛。”在唐初,国家的官方历史,如《晋书》和已被解释和扩展。如《隋书地理》说:“颜之言是言,端是也。”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其地既有邹鲁、齐威之谊,又有太爷唐叔之教,更有孔伷之遗。“这些县中,人尚好儒,天性耿直正直,有浓浓的古风。”这更清楚地表明,不仅“兖州”二字有载信的意思,兖州人也是载信的。

二、兖州建制的演变

在介绍兖州的建制沿革之前,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介绍一下中国历代的阶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湖十六国、南北朝(刘崧、小琪、梁肖、陈楠)、北朝(北魏、东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相传夏朝第一代国王大禹治水成功后,根据地理情况和名山大川的自然界限,将中国划分为“冀、燕、清、徐、阳、荆、豫、梁、雍”等九州。

公元前17世纪初,迷了路,抛弃了亲人,唐王伐桀。商朝取代夏朝,以桀的九鼎为镇宅之宝。

公元前1088年,灭商建周,在洛水以北修筑城墙,取名洛邑,将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从商朝都城迁至洛邑。

公元前606年,周王室势力衰落,战国诸侯争霸。所有国家都觊觎周王室的统治地位。秦国是最有资格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国家,天下是属于它的,自然要拥有一个国宝。公元前258年,秦国灭周,秦国的项把九鼎迁到了秦国的首都咸阳。秦朝废除九州名称,全国实行郡县制。

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兖州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与省一级有关。兖州辖泰山县、董军县、东平县、杨珊县、陈留县、淮阳县。最后两个在河南省的东部。然而,此时兖州的“省会”并不在山东,而是在河南濮阳,即山阳县。

东汉时期变化不大,只是“省会”迁到了山东巨野(称昌邑)。汉末三国时期的兖州,被曹操谋士于迅认定为“天下要冲”,是曹操兴盛之地,成为曹操的基本盘中餐。只有在兖州打败了冀州和黑山农民领导的布拉克山军队,曹操才有资格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出现在中原的地缘政治舞台上。后来,第一武将吕布在杀了董卓之后,也选择了兖州作为升任诸侯的基础,但被任命为兖州牧的吕布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很快被击败。曹操之所以能挤进前线,是以他在兖州任牧,建立魏国为标志的。入魏后,兖州不改,迁鄄城。兖州面积不大,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仅东汉鼎盛时期,兖州就有405万人口,接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西晋初年的稳定之后,处于北方最前沿的兖州,终于因为五乱晋而成为北方豪杰的地盘。东晋虽设江南侨居兖州,但与兖州本部无关。

兖州归南朝。那是东晋末年。英勇的刘裕在北伐中征服了南燕,重新控制了兖州。刘宋时期的兖州与汉魏晋时期的兖州相似,只是“省会”设在河南滑县(称滑台)。然后就分分合合,地方搬来搬去。直到刘松泰叛乱,北魏南下,吃了兖州。

北魏时期,兖州东起新泰,南至滕州,北至梁山,西至全敏,形似鱼,头朝东,以食为天。

南北朝后期的行政区划极其混乱。兖州只有一个,分为三个部分:先丘所在的兖州(今济宁市兖州区),华泰所在的西州,谯所在的周楠。说兖州是省级,面积和地级没什么区别。

隋朝省去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行政架构,只设郡县。原来的兖州地区分为几个县:陆军、东平、尹姬和董军。各省兖州刺史自此消失。

唐朝与隋朝作战,隋朝灭兖州,灭唐复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迁都兖州,但只是地级市。唐高祖的儿子李世民在贞观做了14年。公元640年,兖州成为总督府,辖三州,勉强算是个省直单位。玄宗、肃宗父子又改了一次,先改鲁君,后改兖州。但公元758年,兖州改名时,又设省级兖州刺史,掌管兖州、海州(连云港)、益州(临沂)、密州(诸城)。

北宋时,兖州恢复为地级,境内有许多名城。当时除兖州区外,还有曲阜、邹城、泗水、泰安(当时叫丰福县)、莱芜、宁阳。晋朝改,北宋兖州北部设太安郡。晋朝只剩下南方的兖州,邹城也属于滕州。到了元代,兖州甚至已经不是地级市了,隶属济宁路,相当于一个县级市。但是,兖州在明朝实现了大翻身。

为什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封其1385儿子朱谭为鲁王,行宫设在兖州。兖州县一级不能满足太子行政需要,升为兖州府。兖州地区的疆域相当大,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均为地级),约为山东省面积(654.38+05.8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

清朝仍设兖州郡,统治资阳。现兖州区为原紫阳县,因地处兖州市以西15km处的庐山南麓,海拔75m,面积1.5 km2,山虽不高,但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古刹的钟声悠扬悠长。

民国时,撤销地级兖州政府,划归集宁署。后兖州成为济宁(地级)所辖县,1992改为县级兖州市。2013年撤市设区,兖州市更名为兖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