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谦的故事
正统六年,于谦曰:“今河南、山西各存粮百万。请各都道府县每年三月上报缺粮贫困户,将粮食发给他们。先是大米,再是小米,再是大米。秋收后归还政府,老弱病残者免还。州县官员任期届满后要提拔的时候,如果储备粮达不到指标,是不允许离职的。并命令监管官员进行定期检查。”圣旨应当照此执行。在河南的黄河附近,由于水位上涨,河岸经常消失。于谦下令加厚防护堤,方圆数里设亭。亭长,负责督促修堤。他还下令种树,挖井,因此榆树排列在道路两旁,路上没有口渴的行人。大同一个人远离边塞,巡山西的人很难去。请设置另一个建议管理。卫戍司令私自开垦的田地全部收归官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传遍了全国,太行山的小偷们或逃或躲。在位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大员俸禄。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者大举南下,明英宗听信了没有军事知识的宦官。结果一战期间,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沦为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各种逃避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死守首都。敌人将明英宗挟持为人质,要求明廷投降,否则就杀了英宗。也有人主张交出城池,以保英宗性命。于谦却严肃地质问:英宗的民族和个人生活哪个更重要?坚决拒绝敌人的最后通牒。于谦率领22万大军,死守京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入侵者看到伤亡惨重,得不到任何油水,担心中原毕竟是大国。俗话说烂船上还有三斤钉子,一不小心被于谦反击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就卖个顺水人情,退兵时把明英宗送回明廷。明英宗重返皇位时,并没有想着于谦御敌的努力,而是痛恨于谦不听蒙古士兵的劝告。他差点死在剑下,于是找了个借口把于谦关进监狱,然后把他斩首,发泄个人的怒火。直到明英宗死后,明宪宗登基,为了平息民愤,才收买人心,命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死光荣,扣人心弦。难怪民间谚语说:忠义直爽,终要讨饭,奸诈狡猾,早炒晚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