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澜的历史评价

中国最早的“三农”专家

纵观王冠兰的一生,他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农村和农民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毛泽东合作撰写了《如何分析农村阶级》一书,撰写了《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等多篇文章,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理论和政策的创立和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王冠兰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农业领导岗位上工作,后担任国家权威的农业教学科研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职务。几十年来,他以发展中国农业为己任,深入调查研究,强调实事求是,从不人云亦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寻找理论和光明出路。他在农业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使他成为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专家。

新华社第一负责人

出生于临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观澜,是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国学会的首任理事,《红色中国》的首任总编辑。

1931 11 10月7日,在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声中,“红色中国学会”冲破敌人的封锁,第一次向全国和全世界报道了大会成功召开的消息,播发了大会的重要文告和宣言,庄严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诞生。“红色中国社”新闻广播的呼号是CSR(“中国苏维埃电台”的简称,1937年6月更名为“新华社”后仍在使用)。“洪钟学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通信组织,是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通信单位。成立了编辑部、资料部、发行部,成立了列宁室,然后成立了《红色中国》编辑委员会。“红色中国学会”的前两项任务是充当“喉舌”和“耳目”。一是对外广播有关中国共产党、苏区和红军的消息,印刷出版临时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国》;二是将复制的重要新闻编辑成内部参考新闻,供领导决策。1931至1934、10期间,参考消息在瑞金以电台资料、电台每日新闻、每日电讯的名义刊发,每期油印四五十份。

《红色中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是中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它与苏维埃政权同时诞生,最直接地反映了苏区的革命进程。红色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和工具。《红色中国》还可以直接听取党和政府* * *领导和指挥苏区革命和建设的意见和主张,很多文章都是* * *自己写的。这可以直接反映出他们对工农生产生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正是《红色中国》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工具的本质特征,直接传达苏维埃政府对苏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视和关心。

1931年11年7月,被定为新华社诞生纪念日。王冠兰是新华社从6月19311到8月1932的第一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