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

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一生对人类思想的最大贡献有两个:一是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发现了剩余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奠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唯物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把唯物史观视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科学思想中最伟大的成就。”

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最重要的标志和核心成果当然是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他们的“共同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中第一次表述了他们的唯物史观。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社会历史理论,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历史观,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解释框架,在社会认识史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在马克思之前,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应该说唯物主义达到了人类思想的顶峰;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已经达到了人类思想的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但他的辩证法是包含在唯心主义框架内的,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站在人类思想史的顶峰,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过去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相反,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寻找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时,不是从主观意识、客观精神、上帝、神圣意志或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和实践出发。在马克思看来,“活着的个人的存在”是一切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人要能活着,才能创造历史。为了生存,必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对生存和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追求,是一切人的思想动机背后最深刻的物质来源。人们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派生出来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现象。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彻底清除出去,从而彻底解决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唯物主义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完整的唯物主义学说。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又一伟大发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批判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批判的结果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剩余价值理论是早期异化劳动理论借助数学手段的经济学论证。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个过程,劳动和劳动是有区别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成为商品,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付给他们相当于劳动价值的工资,但工人活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新价值高于劳动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论以工人工资的断裂为契机,分析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劳动的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偏离差是资本的利润,是超出劳动力价格的价值部分,即剩余价值。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利润不是由总资本产生的,马克思把总资本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只有可变资本(V)带来的剩余劳动(M)才是利润的真正来源,可变资本与剩余劳动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在分析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内外矛盾运动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中,分析资本的矛盾运动是开端,主要体现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运动和资本转化为剩余价值的运动。马克思将商品两要素理论应用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的分析,解释了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要素,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而是由“为劳动所有者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劳动力商品更多的价值。劳动力使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两个不相等的量,两者之差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对这一矛盾运动的分析中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将劳动二重性理论应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增值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将劳动二重性理论应用于资本的划分,说明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对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考察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彻底考察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马克思从简单合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的历史发展出发,考察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化的历史过程。相应的,劳动力对资本的从属关系也从形式上的从属变成了实际上的从属。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马克思的分析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崩溃的内在必然性。

正是由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发现了资本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至今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给予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的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唯物史观的确立和运用,不仅使剩余价值真正成为揭开资本主义生产之谜、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理论,而且通过剩余价值理论的确立和阐述,充分展示了其科学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两大基石。正是在这两大基石上,马克思彻底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