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以勤奋著称的匡衡?

匡衡?割墙偷光?我们都熟悉勤奋学习的故事。此外,当匡衡长大后,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成了西汉著名的儒生,也成了汉元帝和汉成帝的宰相。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承诺。

不过,我有个猜测。割墙偷光?这个故事,或许是因为匡衡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最后当上了两朝宰相,深得皇帝信任,后来人依附他。毕竟《汉书》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金代葛洪的《西京杂记》,是一部古代的历史小说集,属于野史。

虽然匡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分裂的人格。他的言行严重不一,让人十分不解,后人评价很低。为什么这么说?

(匡衡)

一方面,匡衡有着非常正面的形象。

一是刻苦学习,成为顶尖的《诗经》解读专家。在汉代,士子是由经学选拔出来的,他们能够掌握经学。六经?其中一个?经典?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匡衡是《诗经》方面的专家。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无“诗”,匡定来。匡说“诗”,有助于人们理解。?

而根据《汉书》?《张狂孔马传》记载,匡衡辅佐汉元帝和汉成帝时,每次都给两位皇帝奏乐,劝诫他们要节俭,不要纵情享乐。他把《诗经》里的经典都讲给他们听,每次都把两个皇帝说服了。

其次,汉元帝和汉成帝非常信任匡衡。汉元帝把从一个太原县的文学死亡的历史中提了出来,直到他被提升为宰相。当韩当了皇帝,害怕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时候,我想退役回家,汉成帝不允许。后来,一个大臣弹劾匡衡,但是汉武帝直接告诉这个人不要弹劾他。然后,匡衡的儿子喝醉了,杀了人。匡衡脱下官帽和官鞋,带到汉成帝面前认罪。但是汉成帝把官帽还给他,没有处罚他。可见两位皇帝是多么信任匡衡。

(韩成弟)

另一方面,匡衡的形象非常负面。

首先,匡衡投机获利。汉元时期,世贤受中央刺史之命,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匡衡从来不敢反对他。然而,汉高祖登基后,匡衡看到汉高祖痛恨史贤,于是上书弹劾他。当时李思校尉王尊批评匡衡说,如果先帝(汉元帝)在世的时候你不弹劾他,为什么现在要弹劾他?你现在不弹劾我,揭发始皇帝的缺点,说他不能用人?然而,汉成帝喜欢匡衡这样做,所以王尊不允许弹劾匡衡。

第二,匡衡没有教好他的儿子。匡衡学习很努力,但他没有用自己的故事教育儿子,以至于他的儿子匡场在喝醉后随便杀人。而且他的另一个儿子也打算带着一群人去抢监狱,救匡常。因此,匡衡在教育儿子方面确实失败了。

第三,匡衡既贪婪又腐败。汉书?匡衡在《张狂·孔马传》中有详细记载?专偷土?事情。当我读到这一段时,我觉得匡衡是腐败老手。

(石贤)

事情是这样的:匡衡的封地在临淮县通县乐安乡。临淮县在制作县志时犯了一个错误,使匡衡的封地超过400公顷。后来汉成帝上台后的第一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制作郡图,这才发现错误。警长将此事报告给了首相办公室。事实上,也许匡衡以前不知道他错了。既然知道了,就改正吧。不过,他说的很有意思。他说:?主簿《吕辞》曾演过曹,熟悉封地划界。现在是吉草的导演。?也就是说,让曾经画界的卢慈看看。后来,匡衡问部下赵胤情况如何。你发现了吗?赵胤说,吕慈说,下面的官员要把地界改回原来的样子会很难,最好请宰相向皇帝请示。匡衡说,这没什么,怎么能惊动皇上呢?这样一来,刘慈就难了,只能硬着头皮让下面的长官换人。下面的长官觉得既然是总理的意思,当然要改。只是改成了原来的样子。然后,当匡衡看到事情已经完成,他要求人们收集地租。

谁知这件事被执法部门知道了,于是他上书弹劾匡衡。汉成帝知道后,从不放过匡衡,弃他为庶人。

在这件事上,虽然匡衡没有指挥这件事,但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腐败手段非常高明的人。

有人这么说,匡衡?年轻时偷光,长大后偷地?。但是,我觉得这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不能因为匡衡长大后的腐败,就否定他小时候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