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尤其是历史的答题思路,选在高考全国综合文学中。

回答历史选择问题的思考:

高考选择题怎么审

现在高考选择题能力越来越强,困惑也越来越大。但是,它是一道客观题,正确选项只有一个。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彻底错了。所以,能否认真审题,按照什么方法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根据选择题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考试方法:

一、了解“拖拉机”选择题的主题指导材料。

每组选择题前的指导材料都是本组选择题的同一情境材料,与本组选择题的题型形成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题型也受主题的调控。主题对控制材料和选择答案有非常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指导性材料的解释,明确其时限、范围和考试的主要目的。

第二,推敲问题,明确问题的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明确题干中的答案项、主词、条件限定词。答案项是指答案中包含的内容和项目,主词是选项讨论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词是对答案内容各方面的限制。

第三,确定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词,要特别注意提取隐含的时间信息,定义时间限制。找出历史现象在历史空间和阶段的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例如2004年广西高考卷2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在欧洲的占领区不包括。

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西班牙d荷兰

本题主要考察二战时期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地域范围。回答时要根据题目的限定语,即限定条件:“二战期间”(时间)和“欧洲被占领地区”(空间),明确题目的时间和空间,然后根据书本上关于二战欧洲战局的相关史实做出判断。

第四,搞清楚基础题。

选择题也有自己的特点。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明确基本题型,然后结合平时学习掌握的知识,按照答题的方法去思考和把握。

如2004年上海高考卷二:

在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方面,以下哪个证据最有说服力?

A.古籍记载b .屈原作品

C.政府声明d .学者的解释

以上是一个基于程度的选择题,特点是题干和选项的关系,隐含论点和论据。选项和题干之间没有对错关系。它是一种程度关系,词干中有许多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如“最重要的”、“最显著的”。

第五,考虑选项。

仔细考虑备选方案。近年来,替代品的干扰日益增加,需要认真分析。通过对比,掌握知识的区别,明确选项和题型的关系。

比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1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 *高潮。其中,最险恶、影响最大、反* *面目暴露最彻底的事件发生在

a . 1939年底b . 1940秋天c . 19465438年初+0943年初d . 1943夏天

这四个选项都反映了国民党的反* *政策、行为或者反* * *高潮的时间,很令人不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皖南事件是三次反* *高潮中最险恶、影响最大、暴露最彻底的事件,进而判断事件发生的年代。

第六,阐明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多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回答问题时,要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然后进行论证和分析。

七、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的知识涉及各个学科,尤其是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要利用相关学科的互补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现实中,不存在纯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跨学科综合只是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仍然是基于学科内部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求思维开放,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审题好,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和关键。在审题好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根据各种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