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的构图可以描述风景...好的加20。
调兵山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相传北宋时,晋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因此得名调兵山市。宋徽宗和宋钦宗曾被囚禁在调兵山市索龙沟村的一口枯井里,调兵山市的名字就更出名了。1956年,这里发现了储量极其丰富的煤田,1982年建立铁法市(铁岭市下辖县级市),因靠近铁岭市和法库县而得名。该市煤炭储量约占辽宁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是辽宁省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此外,这里出产的石头也相当有名。
建市以来,调兵山市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环境整洁优雅,是辽宁省十大最干净城市之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07%,城市人均绿地7.76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82%以上。国家级、省级城市优秀、示范社区16个,人居环境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步伐,形成“三纵九横”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率先实现辽北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购物、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连续8年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辽宁省园林城市”、“辽宁省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畅通工程D级城市”、“辽宁省平安城市”等荣誉称号。
调兵山市秀美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不仅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感觉,也给它披上了美丽而神秘的面纱。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调兵山市繁衍生息。发现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形成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唐、宋、辽、金、元、明、清。形成了独特的“调兵山城市文化”。这里“唐属兖州,辽属黄龙府,上京,金会州”,历史悠久。近年来,吸引了无数考古爱好者和学者前来考证。日俄战争期间,这里刀光剑影。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聚集了土匪残余,100多位烈士的鲜血洒在这片沃土上,留下了一曲讴歌民族灵魂的史诗般的历史歌曲。
根据《奉天通志》、《法库县志》、《铁岭县志》的记载,铁法地区的范围是从燕秦到明清东北各朝代的疆域之内。但明清以前主要是东胡、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从这一带的历史遗迹来看,大多是辽、金、明、清的遗迹。在铁法西北的法库县白家沟乡前山村,1966年夏发现了小炮炉墓。该墓位于前山村北山南麓,为拱形墓,规模较大,有墓、辽北丞相等职。死后葬于周琦娘庄(今前山村)。铁法东南部的大青堆子,位于铁岭县大青乡,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土堆,海拔约10米。是明代的烽火台,已被列为铁岭市重点文物进行保护。小青堆子位于铁法市小明镇小明至大明公路东侧,距大青堆子约1 km,中间完全平坦。据实地调查,小青堆子的土堆不是地质构造造成的,而是人为堆积的。所以是否也是明代的烽火台还有待考证。
1979年大明北山出土一顶金冠,重约七两。魏晋时期被鉴定为文物,为鲜卑贵族所用。金冠制作精美,每走一步都要摇动帽翼,故名摇步冠。
铁法矿务局在1987修建调兵山市至康平的三台子铁路时,调兵山市附近发现了17处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来自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辽金时代。其中辽金时期有14 * *。遗址中有15居住遗址、4座墓葬和1建筑遗址,部分遗址为居住遗址和墓葬。新石器时代的住所发现于佘山沟北麓,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羊草沟发现的辽金时期居住遗址规模最大,堆积层较厚。现在发现了一些房屋、院落、墙体,省里有关单位准备挖掘。在大量出土文物中,太平山出土的铜镜有两个,其中一个背面铸有“千年万岁”字样,是金代仿汉镜风格制作的。西岗子出土了一把刻有“安平”二字的犁铧,也是辽金时期的产物。“安平”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名。如果这份是安平的仿制品,可以看出它和辽金时期的中原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库设县前,铁法的调兵山市、大庆、小明、大名分别属于铁岭、开远两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调兵山城、大明等村镇划归法库厅管辖。整个大厅分为30个俱乐部。调兵山市为保安社第一村,辖17村,大明安北为安庆社第一村,辖12村。宣彤二年(1910),法库厅改三十社为一市十乡,调兵山市为东第一乡,仍为乡政府所在地,大明安北村为东第二乡,乡设在白家沟。民国二年(1913),根据当时政府对各县地方政府办公机构的统一规划,法库改为县。此后,调兵山市和大名归法库县管辖。大庆、晓明等地一直是铁岭县的辖区。
1981 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铁岭县、法库县的一部分划为市,因靠近铁岭市、法库县而命名为铁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