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人物简介

蔡王斌

中国三大节日之一的梅州妈祖庙会总导演。蔡主编的《妈祖信仰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蔡主编的《泉港北关》、《泉州十调》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出版,统称为《泉州北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音乐家,二胡演奏家,文物和自然历史鉴赏家,民族舞蹈收藏家。

中文名:蔡

别名:普威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39

死亡日期:2007年

职业:导演

代表作:妈祖祭

角色的生活

蔡,笔名溥玮。1939-2007,福建莆田人。曾任泉州群众艺术馆、莆田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9年,由蔡导演的妈祖信仰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庙会也成为中国三大节日之一。2006年,蔡编著的《泉港北关》、《泉州十调》于2006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统称“泉州北关”。

主要成就

中国三大节庆之一的梅州妈祖庙会,由蔡主编创作的以妈祖信仰为主要内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0年,为了纪念妈祖诞生1040周年,在湄洲岛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正因如此,蔡多次深入湄洲岛采风,考察武汉重建黄鹤楼、曾侯乙墓编钟,创造性地引入妈祖祭。最后,总导演蔡指导并设计了一个壮观的皇家古乐现场再现。新华网记者采访了祭祀大典的总导演蔡,解释了其中的玄机:乐师坐在编钟、鼓、七弦琴、竖琴等复古乐器前不演奏,而是用来“表演”的,因为很多乐器和演奏方法已经失传,只能用现代合成音乐来代替;但是,乐手们一点也不“乱”。都是依“宫”字而坐,是皇家古乐现场的还原和再现。

2000年4月29日,由蔡导演的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妈祖庙会在第三届梅州妈祖文化旅游节上隆重举行。此次活动规模空前,安排周密,震撼力极强。此后,梅州妈祖庙祭的节目和内容基本定型,每年都举行春秋祭,并在香港、澳门、台湾省、金门等地举行示范仪式,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6年5月20日,2000版梅州妈祖庙会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以该版本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后,台湾省立国立大学、莆田学院等妈祖信仰习俗的高校图书馆,陆续放上蔡编导的《湄洲祖庙节:莆田音乐风光丛书》;福建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集锦/主编兼导演蔡:福建音像出版社,

2.纪念妈祖诞生1040周年——梅州祠堂祭后的感言

采访

一、名字的由来

蔡自幼被蔡家收养。蔡的生父起初喜欢生更多的男孩。所以第一个生了个儿子,全家人都高兴,就是四角数字00开头取的字,取名光明,光明下面还有几个字。意思是东方亮了。有多少人?老二也是男孩,就给它取名叫亭子。亭子下面是一个T字,意思是加更多的字。第三个孩子叫郝,郝下面是貘,家里小猪比较多。在贫穷的旧社会,三个男孩怎么可能买下一个家庭?结果又来了一个男生,叫高。高下有一嘴。看,还有一个可以吃。没想到第五个人又出现了,于是取名恒。就是这样。停下来。于是,作为一个额外的吃东西的老四(名叫高),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它送给了蔡家,取名蔡。其实名字是老师起的。老师反复灌输不要忘记三个人:养父母和生母。养父母是蔡姓和姓,林是他的生母姓。三个人都忘不了,于是加了三个撇号,名字就出来了,蔡王斌。

第二,学业挫折

以前能这么注重名字的,基本都属于书香门第类型。事实上,的确如此。受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的影响,蔡在高中时就开始崭露头角。读书好,体育好,音乐更好。那时候,莆田市一旦有娱乐活动,你一定会看到他的影子。舞龙舞狮,十音八乐,肯定有他的份。高考,第一年,蔡想在数学和物理上建设祖国,于是报考了理科大学,成绩优异,以为可以上大学。然而,蔡对学校不录取的建议感到失望。高考第二年,蔡报考了体育学院,也是品学兼优。但学校还是建议不收。第三年,蔡考上了音乐学院,心想,这次我总可以做到吧。但依然是不接受的建议,让他在名单上默默无闻。蔡,一个年轻人,意识到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咨询了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得知养父是旧社会校长,家庭成分太高,上不了大学。教务处主任建议,建设祖国是第一位的,家庭背景不好不代表个人不能追求进步。在莆田偏远的日南岛教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日南岛缺少教中文的老师。蔡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日岛小学当语文老师。

第三,另谋出路

经过1年的教书生涯,蔡日夜煎熬。这根本不是我需要的生活。我内心的渴望是什么?上不了大学,还要教书吗?经过1年的苦思冥想,倔强的蔡毅然辞去教职,从岛出发,回到莆田。他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来自行车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本领,学修自行车。然而,养父发现了这个叛逆的孩子,不无担忧地对他说:“儿子,你这么不听话,会连累全家的!”"

蔡很痛苦。莆田呆不下去了,我去。没有钱,抱着两个馒头,向着闽南方向出发,走到哪里都无路可走。就一路找工作,挣点饭吃,困了,主人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住一夜。如果没地方住,就找个角落过夜。即使条件如此艰苦,年轻的蔡总会找一个水源,把自己洗干净,认真思考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天,蔡路过晋江地区的侨乡戏班。这是一个新组建的歌剧团,一些乐手正在摆弄二胡、长笛等乐器。很久没有演奏乐器的蔡突然激动起来。于是蔡王斌进去问:“我也可以拉二胡吗?”剧团刚组建,缺人。其实有人撞了枪,于是戏班的工作人员把二胡送给了蔡。很快,优美的旋律就出来了。一开始是跳马,后来是豫北歌谣,三门峡幻想曲,新歌从蔡的指尖流淌出来。当时能打豫北,三门峡,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秀完技艺,下一首是《二泉映月》,苦涩的感情在音乐中汹涌而出。就这样,蔡成了晋江剧团的一员。不久,年轻的蔡不仅在技艺上崭露头角,而且表现出高超的协调和管理能力。最后成为了乐队的团长,副团长,歌剧团长。

第四,生活的积累

不久后,泉州艺术学校成立。蔡被调到泉州艺校任校长。那是一段疯狂的时光。很多家境贫寒的艺人没有办法进入大学。蔡当上校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班。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有能力,都会招。因此,这个班里的许多人都比校长蔡年纪大。我父亲,在那个年代,用这种方式解决了很多人的文凭问题,也解决了户口和吃饭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都不是小事。

在蔡之子蔡定南的印象中,有几件事是很深刻的。

“第一件事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父亲升任泉州美术馆副馆长。有一次,泉州的王定南和丁聪随父亲到莆田出差。顺便来我家。王定南看到我家漏缝里的砖被坑了,就用一句成语来考验我:滴水穿石。我当场答不上来。当我揭开谜底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幸福的,突然意识到我是被嘲讽的。我争辩说,砖头不是石头,更何况滴水穿石。长大后才知道,事发后父亲增加了业余工作任务,工资也多了。更有甚者,很多同学送了很多字画给我父亲。”谈及此事,蔡定南泣不成声,但很快,他又讲了第二个故事。

“说起字画,我会想到第二件事,就是我们老房子里的一副对联,很有意思。不是“迎春收福”之类的词,而是“大漠孤直,黄河套日元”。这些词简单而苍劲,非常优美。小时候经常茫然地盯着门联,想象着如何用笔墨写下如此有意境的字体。后来我意识到这是我父亲的一个学生写来的信。这个学生很有名,就是书法家林健普先生。现在想来,应该是我当艺校校长时考上的学生。”

正是在那个时候,蔡接触了一大批民间艺人,保护了一大批人,深入接触了民间音乐,完成了人生的积累。

五、民间音乐的挖掘与沉淀

大约84年前,蔡到北京抢救发掘民间“七星灯”节目,参加北京演出,获一等奖。蔡定南说:“我的印象是父亲中了奖金,所以我人生第一次放了烟花。后来父亲经常说起泉港地区有一个北管的存在。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我发现经常不在家的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陪我们玩了,而是通宵看书,偶尔还会拍桌子,哼哼唧唧。”

当我们查询蔡的作品时,才知道在1989年,他编了一本《泉港北关》,现代很多关于北关音乐的著作都会把蔡的这篇文章列为参考。

“2006年,父亲生病期间,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泉港北管》和《泉州十调》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统称为《泉州北管》。我跟父亲说,父亲只是笑笑,没把这个当重要的事。”

蔡并没有把全州北管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他在1999退休后做了一项更重要的工作。

第六,与妈祖结缘

2000年,湄洲岛祖庙管委会的林金榜找上门来,请蔡为妈祖纪念堂增色。“那几天,父亲每天晚上查阅大量资料,工作到深夜。不久,他突然离开了家。在湄洲岛采风一周。回家的时候总会有材料的大照片,然后就呆在家里继续写。”蔡定南回忆这几天,总觉得退休的父亲比在任时还要忙。

蔡在文章中说:《史记·礼记》是这样写的:“观三代之得失。”可见古人并不拘泥于古代,强调行礼合乎人情,合乎人性。

正是为了尊古不尊泥,蔡到了武汉,仔细研究了曾轶墓及其编钟的布置,考察了黄鹤楼的重建过程。以此来纪念妈祖诞生1040周年,举行蔡导演的妈祖庙会。此后,蔡多次应邀到香港、澳门、台湾省、金门等地进行演示仪式,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最终,梅州妈祖庙会成为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梅州妈祖庙会主要内容的这一版妈祖信仰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蔡之外的音乐

”父亲是认真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害怕他。但奇怪的是,我们虽然害怕他,却喜欢粘着他。而且,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蔡之子蔡定南这样回忆道。“我叔叔既诚实又勤奋。跟我们这些晚辈在一起,绝对是和蔼可亲,酒量好,胆子大!”蔡的侄子和戴这样描述。在蔡的同事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蔡口才很好。能够一句话说出问题的关键,大家都服气,也会很乐意接受批评。”“蔡是一个很有分量的领袖。他的主演基本都会在莆田出来,没有人会推三阻四。大家都买他的账,老前辈,有号召力,好人!”

梅州庙会后的重叠

————原文:蔡易如反掌

梅州祠堂大型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恰逢妈祖诞辰1040周年,2000年福建妈祖文化旅游节也将在妈祖诞辰期间举行。莆田市委市政府决定委托市文化局组成专家组,负责本届文化旅游节的重点项目——妈祖节的设计和组织工作。要求做出影响,力求实效,做出一个妈祖信众和非妈祖信众、官民都能过的节日。要求与歌舞结合,更具艺术性。只剩两个月了,出价这么高真的很难。自从鸭子被赶下货架,我们就不得不挣扎。好在姜维春和周长福一直跟着上课,一直为节日做墨,让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在仪式设计之初,就有不少好心人向我们建议: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覆盖面如此之广,内涵如此之丰富,妈祖仪式必须规范化,甚至要求成为未来仪式的蓝本和范本。

祭祀仪式的标准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古人似乎并不苛求。《史记·礼记》是这样写的:“看三代得失。是知人情,依人性而制礼、制器的本源。”可见古人并不拘泥于古代,强调行礼合乎人情,合乎人性。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依据:“天道广阔,地道广阔,人性有备。天道虽广,不用人之法,天道不可显。隧道虽宽,但不用人,是无法实现的。惟能人治者,万物之变,兴废万物者,自此也。”可见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人的本体作用。如果用现代语言描述,是不是可以说天、地、人三才,人是中心。只有人类才能凭借天地自然规律,让万物为人类服务。这其中,有变化,任何时候都要在繁荣与浪费之间做出选择。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古人允许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诚然,不忘过去不是自我否定和否定前人。相反,一切好的做法和有益的经验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仔细考察了历史上的妈祖祭祀。看了前两个节的视频资料,确定94节是基本框架,做了必要的补充。在艺术节的总体框架和指导思想基本确立后,我们进入了活动各部分的具体设计,拟定了艺术节议程的时间表(附后)。内容如下:

祭坛的背景。妈祖题:“天上圣母,无限袁俊。”爵位不能再高了,可见妈祖的功德可与历史上的天德相提并论。我们以祭天的最高形式设立祭坛,这是可以理解的。《李周秋官四口》载:“诸侯若合,则三成坛。”郝大通的《太古集》(第三卷)有三个人才像三个祭坛。上坛是圆的,法界天庭,中坛是八出,像人,下坛是方的,身地。所以我们决定建立一个祭祀的祭坛。负责祭坛设计的薛先生根据祠堂原有建筑群的布局,在钟鼓楼前的平台上修建了一座三级祭坛。下层为正方形,直径8米,高0.4米。中层为八角形,直径6.6米,高0.4米,配有仿汉白玉栏杆,东南西北四门可通坛;上层为圆形,直径5米,高0.3米。三坛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才的哲学理念。因为祭坛是露天的,所以把视线从御门打开到朝天阁中轴线。艺术节的场地扩大了,层次也更热闹了。舞池、演奏台、单笔、祭坛、钟鼓楼、正殿、朝天阁一个接一个高架起来,都出现在信徒和观众的面前,让人感觉浩瀚壮阔,仿佛直接置身天空。气势更加雄伟,增强了节日活动的庄严气氛。

音乐创作。为了多方面丰富节日音乐的表现力,歌颂妈祖高天之德,突出妈祖故里的地方特色,满足现代人的欣赏要求,作为作曲家的李尚清先生大胆运用七音莆仙戏音乐《过山虎》进行发展变化。其中有节奏和节拍的放松、压缩、变奏和重组;还有音色与声区的对比、重叠、交织、追逐。特别是每次奉献的结尾乐句总是回复到(73276 | 5-| 73276 | 1-‖),形成了一个纯四度上升五度下降的倒影,统一了一宫三祭。在伴奏方面,除了使用八音外,还加入了地方乐器。改革了琴(扎琴)、和赤胡,丰富了乐队的音色。有人说中国古乐是五声音阶,其实是偏见。《淮南子·田字训》中的“和”“妙”是“变宫”“变征”,是七个声调。古代三分盈亏法有十二法,但当时的标准是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明代法家朱载相经过精确计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但巴赫直到西方18世纪才真正付诸实践。据记载,中国南宋时期的音乐家姜白石(姜夔)创作歌曲,他还喜欢使用改变半音、改变新声音和五六度跳跃等技巧。

至于“和”,不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就有。古乐府回应了一些常用的虚声;唐代支竹和蔡练子的歌词在句中或句尾交替出现,宋代管弦乐中的“绕音”都是和声技法,但都简单不成熟。我现在在祭祀音乐中使用简单的民族和声,完全是古代体系的延续。本土乐器的运用更是无可挑剔,我们是基于强调妈祖故乡的民间特色来考虑的。此外,胡琴在宋朝已经被国有化(汉族)。沈括的《孟茜碧潭》“马尾胡琴随汉车”,到了元代,胡琴清岸已经是“滚颈龙头”(见《国乐概论》)。我们的补充开发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不然怎么能说是莆田的祠堂节呢?

“大乐希声”和“大礼必易”是相对的。孔子听到邵身上的“稀有之音”,就称赞他“和而不同”,反对“好色“、”执念“、”烦“、”狂妄”。在电子数字时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对于多体大音量的电子声乐、交响乐、爵士乐,我们这种大调式的“三贡献音乐”,通过音色和音区对比少量的民族和声,可以称之为“稀有音”和“易曲”。

音乐和舞蹈设计。1994年,乐舞《巴蜀舞》全部由女性担任。这次加入了男舞者,舞蹈队64人,男女各半。男舞者善抓翟,翟有羽色婀娜之誉,显示阳刚之气;女舞者手持戏曲,戏曲传说是石喻乐舞《大侠》的伴奏乐器。舞蹈总是模仿一只蟑螂在玩耍的形状,表现出女性美。乐舞刚柔并济,歌颂妈祖的武德。

为了营造妈祖降临的神秘色彩,我们在迎接神的时候,让观众伴着神圣的歌声高喊“欢迎神”,仿佛在天空中回荡。祭坛上的烟升起,弥漫在空气中。八位仙女从正殿高处缓缓下来,将鲜花洒满全场。然后消失在烟雾中。以此为序,正式的祭祀活动开始了。

节日的重点除了按宗教仪式进行实际的祭祀、供奉、供奉、赞美、许愿、烧香、跪拜外,还有乐舞“三祭舞”。编舞余琴女士真是绞尽脑汁。既要考虑保持祭祀的庄重,又要考虑艺术性和可视性;考虑音乐舞蹈本体的独立性;还应考虑与实际祭祀活动相结合。经过慎重讨论,我们决定让“三祭舞”的基本舞贯穿始终,即男舞者双手抱头,女舞者蹲在一边,正面吹杯。结合莆仙戏的“车肩”和“蝴蝶步”,保证舞蹈风格的统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了使乐舞与祭祀融为一体,我们让斯双手戴着祭祀盘,进入舞蹈队。跳舞的人围着供品跳舞。之后,在舞蹈队的簇拥下,冉冉走上圣坛,由首席牧师亲自主持奉献仪式。这就克服了祭祀和舞者自舞的缺点,真正做到了舞蹈与奉献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确定了三弦舞各自的基调和基本创意。首祭(海平面的喜悦)以宽广深情的四拍和虔诚的外在形式与内心感受,赞美妈祖的到来为“八神太平,各方归德”;亚仙(和平的喜悦)以优美欢快的三拍和活泼抒情的舞步,演唱了关于人民富裕富裕的和平幸福生活的歌曲《南风训Xi》;最后的献词(仙平之乐)是一段热烈壮阔的四拍男女混合演唱。舞蹈演员将李生和祭品举得高高的。缓步前往单笔,祈求“停下来的女神”保佑九州,将音乐和舞蹈推向高潮。最后给所有的神都来了一个跪三叩九的大礼,为了仪式。

腌书的设置和排练。“卤以甲为主,故防敌甲有吴部之时,而诸书皆以时代为导,故称卤书耳。按汉朝的说法,皇后、妃子、王子、王公大臣都有卤书。(见《辞海词典》)卤书基本上是以1994年的标准为基础的。分别是:扫地旗(2面)、护送大金(2面)、警示牌(各1)、题签(1对)、升龙旗(1对)、牛角(4)、金瓜、金杯。负责卤书彩排的何丽仙女士,每天带领仪仗队在烈日下认真表演,以达到仪仗队仪式的威严和仪仗队仪容的严肃。行军角度整齐统一,走姿准确有力。不知道何女士付出了多少心血,队员们付出了多少血汗!在预祭期间,当旗、灯、灶、司引导主祭并伴随祭祀向妈祖圣书致敬,并在日月扇、九曲黄伞的保护下,所有在场的观众都被祭祀现场周围的司仪和礼仪人员的庄严气氛所打动。真正做到“卤者甲,所以御敌。”

妈祖1040周年庆的仪式已经公布,但妈祖的传统文化精神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历史上,正是妈祖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了广大信众,成为抗灾救民、抗海难、助战破夷、降魔降怪的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妈祖崇高的天道观促使儒、释、道三教将这一民间信仰纳入各自的宗教体系。所谓的“通灵贤女”,所谓的“普陀大法师千亿化身”,所谓的“窥井获符”,以及历代的褒封,都对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天,台湾省同胞和海外侨胞真诚信仰妈祖,讲述妈祖扶贫的美丽故事,无疑传递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举办节日,无疑对沟通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我们说:妈祖是海峡的和平女神,是世界的和平女神。

2000.05.26

梅州祠堂祭祀仪式一览表

原文:蔡2000.4

序列号1赞唱白(5 ')

各类人员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神坛上的妈祖像摆放稳定,龙案的桌子摆放清晰,香案、祭祀器皿、供品等一切准备就绪(祠堂董事会负责,以上物品要在仪式彩排前一天准备好)。

2、各类人员在牺牲前全部准备就绪,并提前在指定地点等候(牺牲)。

3.钟鼓楼上,三面严鼓,金钟齐鸣,每关从宽到紧打三十六下。

4.随着钟声和鼓声,带领斯(65,438+06人)组成四人纵队,65,438+04号手从御门到陛下丹形成一条横线,和斯站在指定的位置上,然后登上单笔的祭坛。矛手回转身,迅速跑回御门到指定矛位准备鸣礼炮。

(点火位置应单独确定)

音乐

2号湄洲祖庙纪念妈祖诞生1040周年!

(10′)

1.炮手要在指定位置鸣矛81四门(要求清晰达到81的环数)。

2.仪仗队按照《祭祀活动方位图》标注的顺序依次从山门向祭坛行进,登上单笔后依次站在祭坛和单笔两侧。

3.乐圣和葛生在盛辉的带领下,以四人纵队向丹陛下行进,进入左右两侧的乐池(乐池)。

4.舞蹈演员在节日学生的带领下到达丹涌(舞台),排成一个8×8的正方形散开站好。

5.易维四人一列行进,进了御门后,一字列成两路,站在丹(舞池)两边。

6、赞美从御门引主祭,伴祭入中坛,下坛拜立。

7.其中一名礼生带领祭祀的人从左相殿进入祭坛肃立默哀。

(注:以上七项均在童赞宣布“节日开始”后同时进行)

宣布“节日开始”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仪仗队行进中,大锣两紧两宽地连续敲打;喇叭震天响,大吹继续吹(可以用莆仙戏的《打通》音乐)。直到所有祭祀人员到位,以上噪音才会停止。

序号3:赞美和歌唱各类人员的活动并要求音乐

遇见上帝!

李生、宋胜喊道。

“遇见上帝!”

(2′)

1,李生和宋胜接上赞白,高呼“迎神!”

2.全场观众仰望天空,沿着视线分开双手高呼“欢迎上帝!”随着音乐和祭坛上的烟雾,所有的目光从上到下都聚焦在祭坛上的妈祖雕像上(仿佛圣灵从天而降)。然后放下你的手。八个仙女提着花篮悠闲地从正殿高处走下来,绕场一圈,撒满鲜花,然后消失在烟雾中。

3.惠生举旗使乐,歌手唱。

4.65,438+0-4法会学员点了香,给司祭长、随行司祭、朝拜者每人发了65,438+0支。祭司长接过香来,把额头抬起来,稍微放下来,举在胸前。

音乐:弹唱《遇见上帝》的乐章。

序号4喝丝!

看消息!

跪下!卧倒,再卧倒,卧倒三次!提升/开始/起来/也许/姓氏/兴趣

(2′)

65438+

2.牧师给了一杯酒。

3、牧师等用赞美口令行三叩礼。

序号5:首发式演奏平海音乐

(3′33′′)

1.推荐牧师洗洗手间,四个人洗(两个人洗碗,1个人洗毛巾)。牧师复位了。

2.学生们举起横幅,让音乐家演奏音乐,歌手唱歌,学生们举起球,让舞者跳舞。从丹陛下手里接了一些礼仪菜,其余的礼仪生围着他们或舞或跳,形成一幅虔诚而活跃的动态画面,在主祭上接受封号。

3.牧师收到骑士的贡品后,交给仪式生备箱。

4.舞者是天生的,也是完成的。

5.所有人都要举手鞠躬或磕头三次。

音乐奏出“平海”的乐章

序号6:赞美和歌唱各类人员的活动和音乐要求

行献亚之礼!演奏和平的音乐

(4′)

活动和以前一样,舞蹈要求变了,节奏略快。第二,献寿桃。

播放“和平”。

7号线最终奉献!放咸平的音乐

(4′)

像以前一样,音乐和舞蹈需要巨大的动力和强烈的赞美气氛。仪仗队标题旗的位置移到了仪式的高潮。

三祭,寿面。

弹唱先平的乐章。

序号8烧信烧丝!送神!(三跪九叩),跪!磕头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