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中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缩小地区差异。

一、中国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

1.地形原因:在当代科技条件下,地理环境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发展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投资效益的大小和水平,久而久之影响着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的形成,与中国三大地形梯度有关。不难看出,东部海岸属于一级地形,中部介于一级和二级地形台阶之间,西部属于二级和三级地形台阶。

2.历史原因:毫无疑问,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的形成与中国工业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针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商埠的开发和土地的割让或租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的现代工业也可以说是从东部沿海登陆的。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的入侵,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始在中国发展具有工业社会生产性质的工矿业。

3.政策原因:从投资政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选择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西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投资的主要重心首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然后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这就决定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并逐渐演变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基础。

4.外商投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靠近或容易与经济发达地区(太平洋经济发达圈)的辐射源相连,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使产业更容易与国际接轨,取得更高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商业、信息等行业的发展。

第二,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

1.加强国家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的立法和实施。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经验,不难发现,其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都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的,各地区必须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实施。近两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2.有效利用中央财政拨款、外资和自筹资金。要开发西部,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有效使用上,集中在教育、电力、道路、通讯等大型重要的基础硬件设施上,以吸引更多的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

3.注重人力资本的节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富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西部地区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使得人才向东部和沿海城市转移,使得本来就需要大量人才的西部地区雪上加霜。

4.除了资助大型项目之外,还应注意支持中小型企业。从非农占GDP比重这一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指标来看,西部地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道路、通讯、水利等必须由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外,还可以利用政府资金,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从宏观上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但面对西部的现实,其大企业少之又少,带动力有限。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地区吸引外资难,除了基础设施落后外,还有经济体制的制约。具体来说,东部和沿海地区能够吸引大量外资,除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廉价劳动力外,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市场机制,即其很大一部分产品可以直接在当地销售获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