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2008年至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市场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7572.8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2847.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09%。2009年软件行业收入951.303亿元,同比增长25.62%。
2010、2011、2012年,软件行业收入分别为1336.402亿元、1846793亿元、25022.34亿元,同比增长40423.4亿元。2013至2015年,软件行业收入分别为30587.47亿元、37026.42亿元和42847.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4%、21.05%和15.72%。
福建省软件产业发展良好,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1,827.17亿元,2008-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36.08%。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加速渗透,软件产业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集成化的新趋势。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转向以软件为主导,软件在信息产业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internet plus)行动、加快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实施,将对产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各领域对软件产业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尤其是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工业应用软件和大数据软件的需求。“互联网+”形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传输、采集、存储、信息安全的巨大需求,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之上的。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能量。
(1)智能应急解决方案市场需求
1)开发应急平台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一些隐患增多。此外,环境污染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测和估计的危害,给人们的和谐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灾难,减缓了城市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预测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并以最及时、最全面、最可靠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开始建设部门和区域应急平台。应急平台由应急管理软件、应急指挥场所和设备、基础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管理系统。应急平台作为整个应急系统的中枢,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指挥系统,具有以下三大功能:①公共安全信息的“交汇点”,能够在大量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整合、分析、提取城市危险源和应急现场的信息;(2)应对突发事件的“智慧库”,提供不同条件下突发事件的科学动态预测和风险分析,判断预警级别,快速发布预警;(3)应急指挥决策的“控制台”,用于方案优化、决策调度和救援处置。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以国家应急平台为顶层,以省、市(地)、县(区)应急平台和各级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实现应急监测、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满足国家、地区和部门应急管理的需要。2007年8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等方面作出了专门的法律保障。此后,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后处理措施,并在国务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应急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和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已逐步建成,但部门和地区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应急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依法应急管理、依法应急管理的顶层设计研究。根据国家规划,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将应急平台节点扩展到县级系统,建立必要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突发公共事件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和指挥决策高效。
2)智能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分析
在自然灾害面前,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中国遭受的损失比发达国家大得多。根据2007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在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面,2008年为近年来最高,直接经济损失达117524亿元;最低值为2007年,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2010和2013的直接经济损失较高,分别为5339.9亿元和5808.4亿元。从受灾人数来看,虽然我国受灾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65.438+05年仍有654.38+0.9亿人受灾,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有所降低。2016年7月,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因自然灾害死亡或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房屋倒塌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人数均为历年同期的1倍以上。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对灾害应急的需求仍然很大。
2007-2016中国自然灾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了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非自然事故引发的突发事件危害也很大。能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走向良性轨道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想要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地区,更是直接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制和机制,实现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与国家应急体系相比,我国省市应急体系和部门应急体系建设仍然滞后。
智慧应急解决方案是涵盖应急指挥现场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的综合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预警、预防、检测、防护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国家、企业和家庭的财产损失。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急管理技术支撑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基于信息化的应急响应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监测系统、事故后果智能预测与模拟系统和应急响应专家系统。因此,省、市、部门级应急平台需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向智能化、智能化演进升级。同时,在网格化城市运行模式的带动下,灾害事故应急任务将逐步下放到社区和网格单位。这些发展需求为“智能应急”的行业推广和区域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2014 1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R&D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监测预警、预防保护、救援和应急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应急信息化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应急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