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洱族的历史渊源

* * *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维吾尔族,二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

这两组人在公元840年大规模相遇,16世纪初完全融合。

回鹘起源于定陵。

早在公元前3世纪,蒙古草原和南西伯利亚就有很多叫丁玲的游牧部落。

定陵人在草原上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汗国统治,长期被限制在山林和蒙古草原的北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

公元4世纪后,丁玲又被称为“铁勒”,因使用“车轮高、辐条最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

它们分布在欧亚北部草原,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

其中,在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活动称为东铁勒。

东铁勒有九个大部落,回鹘是其中之一。

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和压迫,这九个部落往往会联合成一个临时的区域联盟,因此也被简称为“九姓铁勒”或“九姓”。

回鹘部最初可能是由10个氏族组成,也可能是他们有敬十的习俗,所以自称“十回鹘”。

10个维吾尔族人由耀洛格氏族担任族长,部落酋长全部由耀洛格氏族选举产生。

扩展数据

民族团结

统一铁勒九姓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古力·裴洛。

744年(天宝三年),在唐朝军队的配合下,古力·裴洛领导的回纥联盟推翻了突厥汗国,建立了木北回纥汗国。

回鹘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

此后,各部落原有的名称基本消失,统称为“回鹘”。

这一年,古力裴洛被唐朝册封为怀仁汗,回纥汗国成为唐朝的藩属国。

此后,可汗接受了唐朝的册封。

回纥一直与唐朝保持着友好的隶属关系,两次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漠河上书唐朝,取“飞如鹳”之意,改为“回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