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庐陵文化的思考
江西中西部和赣江中游有一方板块,就是今天的吉安。她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其次是平原水,素有“七山半水分两田半路半庄园”之称。“从河的南面看,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群山穿江而过,群山奔腾...土壤肥沃,庄稼充足。”唐代皇甫曾在《冀州陵亭郡壁》中描述过这片以红土为主的土地。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度过时光,开导山林的?可惜境内的岩壁没有留下他们的岩画和石刻,没有留下他们存在的印记;可惜我们的祖先留在了曹泽,而没有留在好来,打结记笔记,没有留下他们的竹简帛书,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辛勤耕耘的。但集安市河东镇寒山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地面石器证明,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繁衍。永丰县左龙镇尹家坪文化遗址出土的水稻和稻秆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种植水稻。新干县大洋洲一座商墓出土青铜器约480件,陶器300件,玉器100件,震惊中国乃至全世界!青铜器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是罕见的。巨型“中国之王”和青铜犁铧是中国仅有的例子。这些青铜器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文化“密码”,这至少证明了3000多年前在吉安的土地上,还存在着另一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奴隶主政权,它与中原的商、殷并存。但是,为什么看不到任何历史记载甚至民间传说呢?解密这个谜团,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史实甚至是重要的。
在秦朝建立之前,三皇五帝之地,春秋战国,吉安属于一片没有名字的不毛之地。由夏商周古九州之一的扬州领导,是周朝后裔的分封地。江南古代三大强国吴、越、楚先后将吉安纳入版图。春秋时,吉安属吴。战国时吉安属楚,故称“吴头楚尾”。
据《明史》记载:“始皇二十四年,王建灭楚,接楚。明年又设庐陵、安平、新干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除诸侯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公元前222年,王建平定楚国后,九江郡(今安徽寿县)管辖新建立的庐陵郡(今吉安市的一部分)、安平郡(今安福县)、新干郡(今樟树县)。“秦军县天下,有庐陵”,“庐陵”在历史上浮出水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吉安(当时叫庐陵)由“郡”升格为“县”,由“州”改为“道”。名字改了好几次,政府也搬了反复,有宽有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知府孔伦将县城迁至冀州区,这应该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冀州区建设的开始。隋开帝十年(公元590年),庐陵县改为冀州,这是古庐陵第一次改名。元代贞元年间(公元1295年),冀州路改为吉安路,以三国时期的济阳县、安城县首字命名,一直延续至今,只是曾由1968改为1979,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改称“井冈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