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是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茶盛于唐,盛于宋。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十分盛行,不仅形成了奢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有趣的市民茶文化又兴起了。宋代的茶文化也继承了唐代注重精神情趣的文化传统,将儒家的内省观念渗透到饮茶中,将品茶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日常生活和礼仪中,一直延续到元明清。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形成了以“龙凤茶”为代表的精细制茶工艺。

宋代气候转冷,年平均气温比唐代低2-3℃。特别是在一次寒潮的袭击下,很多茶树被冻坏,茶叶生产严重受损,于是生产贡茶的任务南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派官员到建安北苑监督“龙凤茶”的制作,以便“取一龙凤像,不乱饮,从而进贡”。龙凤茶是一种用茶膏经定型模具压制,刻有龙凤花草图案的饼茶。模压成型的茶饼具有龙凤造型。龙是皇帝的象征,凤是吉祥之物。所以龙凤茶不同于普通的茶,体现了皇帝的尊严,也体现了皇族与穷人的区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选之精,制之工,质之胜,烹之妙点,皆以盐为之。”

宋代创制的“龙凤茶”,将中国古代蒸青团茶的制作技术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拓宽了茶的审美范围,即从色香味的品尝到形的欣赏,为后世茶形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现在云南产的“圆茶”“杞子饼茶”和旧中国一些茶店能看到的“龙组”“凤坑”等名茶招牌,都是宋代“龙凤茶”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

二是“斗茶”习俗的形成和“分茶”技艺的出现。

“斗茶”又叫“斗茶”。是品茶比赛,把品茶质量的评定当成了一场战斗。由于茶宴在官员庭院、寺庙和文人聚会中逐渐盛行,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和达官贵人尽力提供高质量的贡茶,以获得博皇帝的青睐。所以首先要检验茶叶的质量,斗茶之风已经日益盛行。范崇彦形容“茶战”说:“赢了就爬不上去,输了就丢脸。”(《何搞斗茶之歌》)斗茶不仅流行于上层社会,也流行于民间。唐庚《斗茶》记载其事,说:“郑和二年,三月为君,二、三年为君。给它取龙潭之水煮之,一品取一为上,一为下。”三五知己,各取好茶,轮流品鉴,定名次比拼。

到了宋代,还流行一种技艺高超的沏茶技艺,叫做分茶。宋·顾涛《清·路易《百茶戏》说:“近时有制汤适匕首之人,别用魔术,使汤脉成物。动物、昆虫、鱼类、花卉、植物都是如画的,但转眼就散了。这茶的变化也是。当时人们称之为“百戏茶”。玩这种娱乐的时候,把茶叶磨到底,把汤灌进去,然后灯面上的汤纹就会神奇地变化成各种图案,就像水墨画一样,所以叫“水即丹青”。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巧上有相似之处,但就其性质而言,斗茶是一种茶俗,在茶则主要是茶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是茶馆的繁荣。

茶馆,又称茶馆、茶亭、茶店、茶馆、茶室、茶馆等。简而言之,是客人为商务目的喝茶的地方。唐代是茶馆的形成时期,宋代是茶馆的繁荣时期。五代十国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茶馆、茶楼也迅速发展繁荣起来。汴京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交通要道。当时茶馆很多,尤其是闹市区和居民区。

迫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逼迫,南宋临安(今杭州)建都后,茶馆兴盛却从未衰落。“有茶馆,有酒楼,有面馆,有摘果子的,有毛线的,有香烛的,有油酱的,有米的,有鱼有鱼的,有蜡的等等。无处不在》(梦之书,卷十三,席铺)。都城纪胜说,城里的茶馆都很雅致,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室内挂着“名人书画”,供人娱乐。《梁璐之梦》也说“今茶肆在杭城也”...插四时花,画名人,装点门面。”茶馆卖奇茶异汤,冬月加七宝茶、痱子、葱茏、盐鼓汤;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加入雪水浸泡的海花酒。

茶馆在大城市蓬勃发展,茶店、茶馆在山城随处可见,但设施都比较简陋。它们要么坐落在山城,要么坐落在水乡。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茶馆。在南宋洪迈的《简毅志》中,有100多家茶店,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馆逐渐兴盛,茶馆文化也日益发达。

宋代也有大量关于茶的诗词歌赋,有的涉及对茶政的批判,有的细腻地描写茶艺和茶道。宋代的茶学专著也很多,有25部,比唐代多1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