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如何写好高质量的教案

国家教师资格证教案的设计思路和编写步骤(1)

——以历史为例。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问答、默审、答辩三个步骤。而第二个环节——试讲在整个面试中占据主要比例和分值。所以,完成规定的试讲,对于面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给出一个精彩的审判呢?古语有云:“预则废之。”如果要上课,前提是要有准备。资格面试试讲的前提是教案的设计和撰写。有些考生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教案的设计基本不是分数,考官可能基本不会看,所以教案可以随便写。对教案有这种曲解的考生,认为即使随便写个教案,也能上好一堂示范课,但如果不提前设计好思路,写好板书,在紧张的情绪下,短时间内就会打乱自己试图说话的思路,严重影响面试成绩。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设计,应该注意什么等等?以上是重点分析。

教案设计是教学的前提,缺一不可。一般来说,教学设计需要考虑课文、学习情境、教学过程等等。如下图所示:

但资格证的教案设计并没有设计的那么复杂,要简化到几个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到资格面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后,本文以历史学科为例,对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引入如何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历史教学可分为初中和高中,也可分为绪论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就资格考试而言,主要考察历史新教学。选取初中八年级的文章《中国* * *》来阐述教案设计。以下是本课程的考试问题:

1.题目:八年级中国的诞生。

2.五四爱国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功能的结合。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 * *的早期组织,为* * *在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代表大会通过了该党的纲领...于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诞生了!

中国* * *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她的出生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自从中国* * *,中国的革命呈现出新的面貌。

3.基本要求:

(1)讲解中国* * *诞生的历史意义,激发爱国情怀;

(2)教学过程中要有纠错;

(3)有适当的板书。

注意:资格考试时,进入考场抽题后会看到相应的科目书,然后会有20分钟的时间在备课室备课,包括两个环节:主要是构思和编写教案,准备尝试思路。根据历年的考试经验,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应该控制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构思边界进行尝试。分析的教学过程应分为三步:阅读试题要求,阅读试题内容,写出三维目标。以下是关于每个具体环节。

一,教学目标

内容分析:首先,通过看基本要求(1)中的关键词“中国* * *诞生”,可以知道关于* * *诞生的背景知识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其次,结合给定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和活动,全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中国* * * *诞生的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以什么方式和途径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初中生相应的学习能力。

最后,结合要求(1)和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通过这篇文章学习的目的是“激发爱国情怀”,这是情怀和价值观的目标。最后,编写三维对象的要求如下:

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 * *成立的时间和条件,了解中国* * *成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和分析,掌握处理史料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艰辛,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中的难点

思维分析:

1.教学重点是客观确定的,以知识本身为基础,由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决定。换句话说,教学的重点是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这是无论时间的变化、教材的更新还是受教育者群体的变化所决定的。比如初中语文学科的文言文,重点是对重要词语(主要内容词和虚词)的学习和理解,对重要句子的解读,对全文主题的把握。这些重点,无论是十年前,现在,还是十年后的文言文初学,都要从字、句等方面去掌握。

2.教学难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由于个体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不同,个体对学习方法、内容和情感体验深度的理解也不同。简单来说,难度就是对不同个体的理解深度和情感体验的高度。

内容分析:

1.焦点是指知识和客观存在。从要求(1)和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出,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是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一个重大会议和会议的内容是另一个重点内容。

2.难点在于不同的个人对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有不同的理解,这是主观的。结合内容,那么本文中的主观理解就是* * *成立的意义,因为这个理解需要考虑个人的知识背景,认知理解能力等等。

总结如下:

重点介绍中国* * *诞生的历史条件、“一大”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难点:中国诞生的意义。

第三,教学过程

介绍一门新课

本质上,所有的导入都是为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那么,如何营造与课本相符的场景呢?我们在拿到考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过审题的过程,提炼出课本中的知识点,课本中体现的情感,课本的作者等知识点,然后结合教学板块学生的兴趣特点,让直接的知识变得有趣。根据导入的展示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这里常用的有三种形式:媒体导入、生活实例导入、评论导入。下面是对中国诞生的介绍演示。

1.媒体导入示例

老师播放歌曲《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并要求:童同学,课前我们先听一首歌,请仔细欣赏,然后告诉我们这首歌讲的是什么。

歌曲播放后,让学生回答歌曲的主要内容。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思考:为什么没有* *就没有新中国?那么,* * *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呢?出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就引出了新的一课。

2.查看导入示例

首先提问复习上一节内容:谁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什么思想传播得比较广,研究这个思想的人叫什么?其次,在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后,引导他们思考:“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后来是如何发展的?进口中国* * *。最后问“你知道中国诞生的时间、历史条件和意义吗?”引入新的课程。

通过以上思路的指导和具体环节的阐述,主要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引入。下面教学过程(新课教学、深入过程、延伸影响、总结作业、黑板设计)的具体开展,下次再为大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