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埠镇的历史沿革

鹅步新城,原名鹅山,旧县志称“鹅岭”。因为在尚洁村后面的圩田里有一座小山,看起来像一只鹅,它建成后被称为“鹅山”。南宋以后,中原人口南迁,鹅埠发达。面向南门海,到明朝时,南门海已有码头、渔船、货船停泊,商人频繁聚集,形成商埠,故称鹅埠。

鹅埠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建鄂博。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实行保甲制度,巴度、峨嵋归杨安度。明朝嘉靖四十年,设立了一个专门调查事务的Egbu司。民国三年(1914),李杜名称被废,鄂博跟随行政区划的变化,先三区后四区。

民国26年(1937)6月前设立海俄布镇公所,后改为俄布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博建立了乡、公社、镇三级组织。鄂布地理位置重要,西部边陲十分重要,有重兵镇守(今上北镇、下北镇)。在古代,官道贯穿所有村落,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历代战乱从西方进攻的必经之地。鄂布人民历来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光荣革命传统。早在清朝顺治年间,就有以梁大东、张为首的反清组织,驻扎在鄂博高山寨,响应南下勤政,抗清复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23年,鄂部的刘高、刘克利、叶会昌、张玉衡等进步人士跟随彭湃开展农业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农会组织。1926年,中国* *生产党组织成立,领导农业军配合红四师部队抗击多次盘踞惠东地区的敌人蔡腾辉(国民党“陆丰警备司令”)。同时,他响应了三次武装起义,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党组织传递信息,充当向导,掩护部队,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48年8月,在中国* * *生产党领导下成立了鹅步乡人民政府,为解放军南下解放做准备。为满足2011发展汕尾的需要,广东省政府将汕尾西部的四个镇划给深圳进行规划管理,深圳市汕头区全面管理鹅步镇。

鹅步的古名胜古迹有上北明代的吊牌山、下北的碗窑遗址、上北路虎的鹿鸣图书馆、谭公贤祠、清康熙年间的正觉庵(现已重修)、古石桥坡桥、嘉庆年间的深隐狮子山、深隐狮子山庙的宝塔遗址、乾隆年间的义学遗址、道光年间的九渡水古道。

鹅埠镇旧时代的许多村庄都有特色的建筑,水梅村是最典型的一个,至今保存完好。水梅村位于鹅步镇南部,南向北,背对狮子山。水美泽在前,老村半圆形。正门门楼两层楼高,门框巨大。它能让人尝到过去的沉重。大门以前有很厚的木质门板,现在已经不见了。村子四周是四米左右高的混合沙石围墙,又厚又重。现在有些墙已经脱落或倒塌,残缺不全。

宅门入口转弯纵向为主巷道,主巷道两侧。若干横巷为民居胡同,民居为独立户。巷道旁有一些麻石雕刻而成的石盆、石槽、石凳,过去是居民的用具,现在已经废弃,只作为历史见证。

东西两个方向的村墙内侧都有赛马道。向东走到跑马地巷,直到它到达正东。这时有一座耳门(东寨门),开在东墙,但朝北。它就像一只沉睡的狮子,时刻保持着一丝警觉。其实和正门遥相呼应,进退自如,独一无二。全村的主巷道,跑马巷,居民十字巷都是连在一起的。昨天村子就这样建起来了,据说是为了防兵防贼。它显示了鹅港人民的智慧。现在古村已经基本废弃,留给后人的只有历史记忆。像这样的古村落在鹅埠镇还有很多,城内村、角湖村、楼仔村、汀寮北村、西坑村、田歌村、大水田村、老龙坑村、布心村村、牛湖村等都有类似的古村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