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惠寺在哪里?

广惠寺是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广惠寺,原名果芒寺,藏语称为“色科河关巴”,意为“赞布得天独厚的宗教大陆”。位于大通县东峡乡崖门庄村北侧,距县城桥头镇30余里。据史料记载,广惠寺始建于清朝顺治七年。该寺由西藏哲蚌寺-端智加措建造,被称为巴龙端智布。当时名为果芒寺(果芒,藏语意为“多门”),隶属于西藏哲蚌寺果芒仓体系。

据史料记载,广惠寺始建于清朝顺治七年。该寺由西藏哲蚌寺-端智加措建造,被称为巴龙端智布。当时名为果芒寺(果芒,藏语意为“多门”),隶属于西藏哲蚌寺果芒仓体系。建庙之初,只设立了宪宗书院,康熙初年又设立了谭宗书院,成为既有明显准备又有密集准备的寺院。当时与塔尔寺、尤宁寺、荣沃寺、夏群寺齐名,被称为青海五大格鲁派寺院。明珠尔·呼图克图在寺内的住所,在甘肃和内蒙古都颇有影响。康熙末年,有-700余人,厅堂寺院600余座。雍正元年(1723),蒙古和硕特部丹津隐于,准噶尔部王策阿拉波反清。在一些上层僧侣的煽动下,他们帮助反叛者,从而“把修行区变成了藏身之地”。年底,清军将领年羹尧、岳钟琪收复西宁、大同,捣毁广惠寺,在广惠寺宝塔内杀死同等规模的僧人700余人,毁坏圣塔,烧毁佛堂、佛寺。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拨款65438+10万两白银用于其修复,并赐名“广惠寺”。就这样,一度衰落的广惠寺恢复了繁荣。乾隆年间,法海寺得到了一块牌匾。

乾隆四十七年,赐“意入殿”匾额。同治五年(1866)遭遇第二次灾难,合缺(朝藏寺)和二锅隆寺(尤宁寺)都被士兵破坏。同治十三年(1874)筹划重建。重建工程始于光绪初年,历时三年。花了57000两银子建造了500座寺院,以及大教室、五层木质建筑和厢房。正殿飞檐翘角,丹东楼红梁,回廊彩绘,十分宏伟。僧舍、厢房小巧玲珑,新颖独特。

民国初年,僧尼700余人,其中寺院、僧团600余人,有齐家、龙曲、松番、珠古、班固、多加、东塔、张家坝寺、星马、香花、新顺、桂花、那龙五个民族,* * *管辖僧尼6000余人。寺内有神尼扎仓(仙宗书院)、多数巴扎仓(密宗上院)、聚美巴扎仓(密宗下院)、迪克里扎仓(文天文学院)、曼巴扎仓(医学院)。有65,438+02固定管理的“拉郎”和由寺主敏珠儿管理的“大郎”,以及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惠寺僧人为保卫新人民政权、建设新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但它也未能幸免——它所有的寺庙和修道院都被拆除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座古老的松树庙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获得了新的生机。

1995 165438+10月14上午11时,第九届民主二坐大典在广慧寺大礼堂举行。省民委、西宁市政府、CPPCC、市委部委、市民局、贵南县人社局、互助县人社局领导及县几大班子领导、县直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到庙里祝贺。来自海北、海西、海南、海东等地的万余人参加了此次佛事盛会的庆祝活动。

自九世民珠儿——驻寺以来,寺院的声誉日益扩大,香火鼎盛,寺内僧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7月1998,10,县直有关部门积极集资63000余元(寺庙自筹23000元),距原寺庙大门246米。

建有两座宝塔,高8.9米。一座名为“菩提塔”的方形塔;一座名为“觉胜塔”的圆形塔。

为促进民族团结,恢复寺庙原有的历史风貌,在县文化局、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于7月23日1999筹集4000余元,重修清雍正皇帝赐广惠寺碑,重修清雍正皇帝赐广惠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