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的政治理想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相同吗?

不同的

曾的观点体现了孔子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和对大同社会的追求。他一生都在为推动以李周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而努力。恰逢其时,圣贤执政,百姓各得其所,上下排名,有序和谐。士大夫不必在各诸侯国之间来回穿梭。曾的志向与众不同。他没有用理性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抱负,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在这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在,自然享乐,家国平安,生活美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叹了口气:‘我同意这个观点。’"

陶渊明是一个无拘无束的隐士。表面上看,陶渊明不愿意低头去迎接和奉承上司,但背景是东晋时期频繁的政权更迭,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颠沛流离。就人格而言,陶渊明深受圣贤书的影响。按孔的话说,读书人“笃信学问,死守善道。危国不入,乱国不活。如果世上有路,你会看到的。没有办法,就藏起来。”(《论语·泰伯》)当天下无道或政治野心难以舒展时,士大夫往往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回归田园世界,纵情山水,宛若云里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