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什么意思?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满洲、贵州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八大山人当时十九岁。父亲去世后不久,他极度沮丧和愤慨。他装成聋哑人,隐居在山野来拯救自己。在八大山人的画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标志,好像是鹤的象征。事实上,它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组成的,以寄托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沈嘉的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1648),妻子去世,八大山人随母亲、哥哥出家,剃发到奉新县更相寺。此后,他们改名为雪哥。24岁,我成了一座山,一只山驴。顺治十年(1653),八大山二十八岁,迎娶母亲到新建县洪崖寺,在更安老人处受戒为师,住山讲学,跟随百余人学法。据考证,八大山人从28岁到36岁,一直和母亲、弟弟住在南昌复州门外的金圣附近。当时,这里有许多茶馆和酒店,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八大山人生活贫困,蓬头垢面,流浪于此。我一直很喜欢喝酒,但又不满足,经常喝醉。喝醉的时候挥了很多钱,挥了十几张图。山上的和尚、穷人、屠夫和卖主向他要画,他们随时都慷慨地给他们。
八大山人36岁的时候,想“找一个自我的存在”,找到了南昌郊区的天宁观。这一年,他重修天宁寺,改名“青云园”。“青云”一词源于道教神话“常驾青云而下”。也有用“飞剑插地,栽桂树规定老基业”的说法,这也是现存海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状元戴将“普”改名为“普”,以示“青云”传谱,从此改名为“青云谱景区”。
青云谱风景区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相传2500多年前,太子金(子)来此炼丹,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令梅福弃官于此,后建梅仙寺。晋代许逊水利也在此开辟道场,创立“景明教”,改名“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学,隶属于净明道。唐太宗五年(831),唐朝刺史周迅改名“太乙观”。宋二年(1055),定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八大山人来此瞻仰先贤遗容,领略这里的山川,于是重修了原来的道观,改名为“青云园”。从此,八大山人成了青云园的创建者。后人还立了“正开山祖道朗诺”的牌位。梁月文没有。八大山人朱真人”。
36岁至38岁,中共八大往返于南昌市与青云谱风景名胜区之间,青云谱风景名胜区的重建由其兄朱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入驻青云谱风景名胜区,约三十九至六十二人。他苦心经营这座寺院二十多年。当了13年佛教徒后,八大山人成了一座道观的创始人。他出家为道的生活,主要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清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以此来隐藏和保全自己。
八大山人60岁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的诗作画。他交钱的时候,经常把“八大山人”这几个字连在一起,好像是“哭”“笑”之类的词,来表达他的苦恼。他的弟弟朱,名叫,也是一位画家。他的风格与乃雄相似,但也豪放不羁。他的字画署名是牛石慧,这三个字用草书写在一起,很像“要不要拜君”二字,表达了对满清永不屈服的心情。两兄弟在签名的开头,把汉字拆开,一个是“牛”字,一个是“八”字。这种匿名可谓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居住在南昌的朱蓓寺、福肯吉等地。僧友莲雪是朱蓓寺的住持,与八大山人有着深厚的友谊。连学也擅长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又迁怒于新建县令方娥,说他“疯了”,被抓起来死在狱中。连雪死后,朱蓓寺很快被摧毁。这期间八大山人出去旅游,拜访朋友画画,画了很多。这是八大山人创造的盛世。最后在南昌郊区的朝望洲上建了一座草堂,名曰“宋草堂”。当时的诗人叶舟曾写过一首诗《八大山人》,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这首诗如下:
“一室()于宋处,萧萧满尘,蒿草暗,诗画于禅,世逸功名志,残山留水,专于旧业种瓜。”
八大山人在这个茅屋里度过了他孤独而贫穷的晚年,直到去世。据说八大山人葬在南昌郊区窑湾,去了应家山。但解放后移墓时,只发现了一些腐烂的木钉,没有发现骨头,可能是他的衣服()。牛石慧墓在青云谱风景名胜区南将军山。坟墓里有一罐骨灰。解放后,又迁葬于青云谱风景名胜区土主山。据新县志和西山志记载,八大山人墓位于县城西北30里,即西山黄溪公社侯伶一带。很难找到坟墓的确切位置。
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大画僧”(、石涛、石()和鉴江)之一,以大量的水黑写意绘画,尤其是花鸟画而闻名。他的画自然而新颖;学古人,但不要拘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通过花鸟、木竹、山水来表达对满族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出倔强而高傲的性格。于是他画了一只鼓着肚子的鸟和一条怒目而视的鱼;还是残山残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野兽,振翅的孤鸟;或干涸的池塘,站立的残荷,其中有活泼的鱼和生动的花。是对自己的隐喻,是对生命的象征,达到了简约、形式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传统技法,著名画家郑板桥对八大山人的画赞不绝口,说“横平竖直画千千,不再有墨点,多了泪点。”
据说八大山人曾经有几卷带画的诗集,藏在秘境里。但从传世的题画诗来看,大多采用隐晦的手法,蕴含着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满清贵族及其爪牙的嘲讽。正如他的诗《孔雀图》所写:
“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略强半墨生成;
怎么说三耳也不过是每年春天坐二更。"
这幅画的上部是石墙,石墙底部有几片下垂的竹叶和两朵凋零的牡丹花;下部是一块光滑的石头,顶大底尖。石头上蹲着两只丑陋的孔雀,孔雀尾巴处拖着三根断了的羽毛。这是孔雀在嘲讽明朝文武官僚倒向大清,向清主屈膝以求荣耀的丑恶行径。他们戴着三只眼睛和羽毛的工作帽,就像一个三只耳朵的班长。他们二更去等皇帝上朝。但孔雀们却蹲在一块光滑不稳的石头上,仿佛清朝政权随时可能崩溃。八大山人用这些深邃的绘画和隐晦的诗句,默契配合,在反讽中做到极致。他的花鸟画实际上是政治讽刺画,诗在其中,意在画外,构图奇特,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和欣赏。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和篆刻也有他独特的风格。他努力吸收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创造了用秃笔书写的优美、挺拔、潇洒、豪迈的艺术风格。他也是中国书法大师。他的篆刻印章造型简单,描写雄健,寓意深刻,风格独特。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画坛影响很大。三百多年来,著名的写意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如清代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八大山人不愧是中国古代画家中的大师,是元明以来写意画家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