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属于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于魏国淮南县。

淮南县:

东汉兴平元年(194),袁术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建安四年(199),死后改称九江郡,仍归扬州管辖(五年后归合肥管辖)。黄初二年,文帝之子曹勇被封为淮南公,九江县改为淮南州。三年,成了淮南王。四年,改淮南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操的白马王曹标改称楚王,淮南郡改名为楚国。嘉平元年(249年),国分淮南郡。淮南县辖寿春县(今安徽省寿县城关镇),辖合阜、承德、寿春、蔡霞、西曲阳、平安、翼城七县。

扩展数据

合肥:

安徽省辖地级市,是安徽省省会。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江淮、安徽中部之间,西接六安,北接淮南,东北接滁州,东南接马鞍山、芜湖,西南接安庆、铜陵,北纬之间?东经30° 57 '-32° 32 ',116° 41 '-117° 58 '。

历史演变:

新石器时代,合肥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吴、越,后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立分封制,合肥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建立九江王国。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九江国改为淮南国。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国改为淮南郡;十二年(前163),改淮南郡为淮南王国。汉武帝开国大典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国改为九江郡,辖合肥等郡,合肥郡名最早见于此。汉武帝五年(106),设十三州,合肥郡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郡为合肥侯国。建安五年(200年),汉献帝废合肥侯国,改合肥郡,扬州治合肥。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于魏国淮南县,归扬州管辖。

西晋太康元年(280),九江县改淮南县,合肥县属淮南县。

东晋时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郡县废。南朝、宋设南禹州。

在旧合肥县设汝阴县。汝阴属南汝阴郡,南禹州,属郡治。五年(506)改梁武帝田健为汝阴县。梁武帝七年(526),寿阳为禹州治所,汝阴为南禹州治所。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建立河州,汝阴属河州汝阴县,州县共治。579年,北周大成元年,河州被北周占领。文帝元年(581),汝阴县改为合肥县,河州改为庐州。合肥属庐州,属州治。大业初,庐州改庐江郡,合肥属庐江郡,县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庐江县改为庐州,治合淝。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石岛位于合肥,属淮南路庐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仍治合肥。唐肃宗甘源元年(758),庐江县改为庐州。杨行密在中和至天府期间(883 -902),先后任扬州刺史、吴王,主政合淝。

从侯亮到后唐(907 -936),合淝郡分属吴国和庐州,肇庆军过其节。晋末至汉末(936 -950),合肥郡属南唐庐州,宝信军勤俭。后周(951 -960)合肥郡属后周庐州,信诚军救节。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合肥郡属淮南路庐州,属州治。宋太宗到道道三年(997),改道道。合肥郡属庐州淮南路,属州治。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后又分。合肥原属淮南西路庐州,属州治。泸州在宋代属于宝信军。绍初,南宋皇帝高宗将芦州派往晁县。绍兴十年(1141),合肥被金朝占领,随即收复。宋孝宗干道五年(1169),庐州仍管合淝。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庐州升为庐州路,又划归西江北路,合淝属淮西路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0),合肥郡属河南江北省庐州路。泰定二年(1325),合肥县仍属淮西路庐州路。元顺帝郑智十二年(1352),合淝县属河南江北庐州路。郑铮二十四年(1363),朱元璋占领庐州,改道为府,在此设立江淮中书省。合肥郡原属江淮行省泸州府,不久改为江浙行省泸州府,为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合淝改为泸州府、直隶、中书省,归府管辖。洪武十三年(1379),合肥改为六直隶庐州府,由府治。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设立南京直隶,合肥属南京直隶庐州府,由官府管辖。

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直隶改为江南省,合肥县隶属江南省泸州府,为府。顺治十八年(1660),江南有左、右行政区划,江南左行政区划辖泸州等州。清康熙六年(1664),江南左大臣改为安徽内大臣,安徽正式建省。合肥县隶属安徽省泸州地区。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 -1861),安徽巡抚在合肥郡。

民国元年(1912),弃庐州,合肥县直辖于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全省分三路,合肥县属安庆路。

民国十七年(1928),合肥县直辖于安徽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65438年二月,合肥县西乡、南乡设立肥西郡,析取。次年2月1949,合肥县东乡、北乡再次解析为肥东县。

1949 65438+10月21、合肥县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

百度百科-淮南县

百度百科-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