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生讲解历史。第六课春秋时期如何争霸?

(引入新课)

问题: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中国经历了哪些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指出,之前的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建立和繁荣的时期。接下来我们将研究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第一,周朝皇族日渐衰微。

1.东周——春秋战国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以当时鲁的《春秋》命名。《鲁史家》按年、季、月、日记载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一年中春夏秋冬都有记载。一言以蔽之,他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它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和一个客观的历史时期。

相当,所以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表现为皇族的衰落和诸侯在政治上的霸权。

2.周王室的衰落

(挂春秋时期各国情况图,指着图。)在西周的鼎盛时期,封了诸侯,皇族也有了直接管辖的“王姬”、人口和军队。当时的魏、荆、贺、罗带都是王姬一千里左右。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王绩成为周天子控制全国的基地。屏东东迁后,皇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和人口所剩无几,军队也大大减少。诸侯国逐渐不再听命于皇帝,而皇帝在政治上、经济上却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以晋侯以周天子的名义向鲁讨要皇帝和平西王的丧葬费为例)。

由于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天下群龙无首,一些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在天下争霸,导致大国争霸。

3.春秋五霸

春秋初期有100多个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吞并战争。谁赢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领袖地位,成为“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请看脚注《春秋五霸》。)南方的吴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在“五霸”中,齐桓公独占鳌头。

其次,齐桓公占据主导地位。

(指春秋时期各国的情况图)

1.齐国的地理环境

东方大国齐国,鱼盐资源丰富,矿藏丰富,为称霸提供了有利条件。

2.管仲和齐琦实行改革。

请看齐桓公和管仲,并讲述管鲍的友谊和齐桓公任命管仲的故事。)管仲被任命为宰相后,在富裕的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改革内政,实行士农工商的结算制度,使各业各司其职,安心工作,并设置不同级别的官员管理。其次,发展生产,利用齐的地理位置,设置盐官煮盐,设置铁官农具,实行鱼盐出口免征关税的政策,发展农、渔、盐、铁的生产和贸易。同时,符合当前形势,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确定税额,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然后要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万人常备军,加强训练,增强战斗力。

通过改革,不出几年,齐国就会变得富强。

3.“尊王抗洋”

当时,周已经名存实亡,不过是一个正式的“共有人”。中原大乱,周边蛮夷、蛮夷、戎、戎等少数民族趁机进攻中原诸侯国。谁能应对这种局面,谁就能赢得诸侯国的支持。看到这种情况,齐桓公采取了管仲的策略,打出了“尊王拒洋”的旗号。“尊王”“令天下不敢听”“抗外”,以笼络难以自保的弱小诸侯国。(讲述助燕攻山戎,牵制北侵楚的故事)“尊王”的姿态和“拒洋”的实际效果,使名扬天下。

4.葵涌联盟(651年前)

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召开诸侯大会,是他多次会议中最隆重的一次(指图中地名——葵丘),周也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权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齐桓公能先占优势?”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齐国强盛、桓公称王的最重要原因。)

第三,楚谨谋求霸权

1.晋文公改革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另一个霸主。他称帝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建立霸权奠定了基础。楚谨的城濮之战最终确立了晋文公的霸权。

2.城濮之战

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年,双方在楚谨发生战争(指地图上的地名“城濮”,让学生看“晋军披虎皮驱马,猛攻楚军”的图片,老师描述战争,引出成语“置身事外”)。金圣楚战败,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3.楚庄王在中原争霸。

35年后,楚谨再次作战,打败了楚生,楚庄王成为了中原的领袖。50多年后,楚谨两个大国平分秋色,霸权被瓜分,形成均势。楚谨的霸权让中原饱受战乱之苦。

第四,吴越争霸

春秋末期,江南的吴越(指春秋时期各国形势图)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阖闾任命伍子胥和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为大将,攻破楚国都城郢。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得以恢复国家,但却失去了强大的霸权。

1.吴王打败了楚和岳。

正当吴军在楚国耀武扬威的时候,吴国的都城被越国攻陷,吴王阖闾也在与越军的战斗中受伤而死。三年后,阖闾之子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臣服于吴王。

2.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表面上是进贡,暗地里是决定复辟江山,为自己的耻辱报仇。在吴受辱三年后,他被遣返回中国。勾践怒不可遏,试图强大起来,天天舔着自己的胆,用亡国之耻激励自己。他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与人民同甘共苦,深得民心。

吴王夫差打败岳后,北上与金争霸。勾践趁夫差北盟空虚,出兵灭吴,成为春秋最后的霸主。吴王仓皇归李,兵败自杀,吴国被岳占领。伍子胥的话很不幸是对的。(出示伍子胥语录卡:“十年相聚越多,十年学习越多。二十年后,吴起就是一片沼泽!”让学生一起阅读。并思考:你能从吴越争霸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吴越争霸结束了,春秋也告一段落了。

动词 (verb的缩写)霸权战争的作用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异常频繁。据《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间,各国之间的战争多达483次。如此频繁的战争自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比如楚国攻打宋国的时候,宋国首都发生了“换子吃”的悲剧;又如之战,晋军退守河西,互相砍杀,船上断指成一束,河水变色。但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我们就不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对历史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统一步伐加快。春秋初期,有许多小国。春秋末期,残存的诸侯国屈指可数,实现了地区统一,为日后秦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以来,随着争霸战争的频繁,各民族的流动和迁徙空前活跃,打破了原有的地理界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第三,促进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各国为了争夺霸权和实力,不得不进行一些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这必然会加速旧制度的瓦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开辟道路。

(课本上的思维问题:“你能说出诸侯争霸的作用吗?”可以作为讲解这个项目的指南,也可以作为讲解后的巩固题。)

巩固总结

根据教学目的,本课以《春秋五霸简表》的形式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