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述评

明清时期,儒学的主要变化是:经世致用和君主批判。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主要表现为: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本”: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法治”,改革君主专制;顾还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国的区别,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只归君主一人所有,而应由从事农业的人民共享。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实用:黄宗羲批驳了传统的轻视工商业的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是“民生之本”,应当保护;顾和王夫之主张学者要多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反对空谈。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君主相随”的思想,提出“天下为公,君主相宾”的新思想主张;顾批判了道家思想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家门,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和知识。王夫之批判了理学以前提倡的“天命论”和“认识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扩展内容:

古代儒学的发展过程;

(1)的演变:

(1)春秋晚期:孔子奠基——儒学创立。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总结了转型——很大。

③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沉重打击。

④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正统的思想地位。

⑤魏晋:吸收佛道精华的挑战——新发展

⑥隋唐:三教并儒——更辉煌。

⑦宋明:朱成理学与阳明心学——一个新阶段。

⑧明清时期:实践应用与君主批判——变了。

(2)进化法则:

(1)思想本身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更新。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3)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