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上哪些桥应该有档案!急用!!!两个星期,大哥哥大姐姐帮忙!
苏州河,原名吴淞江,绵延125公里,像一条玉带,连接着太湖和上海。自上海开埠以来,东部的苏州河上已架设桥梁10余座,其中最著名、最早的桥梁是外白渡桥。外白渡桥以前叫做威尔斯桥。在此之前,苏州河上的简易桥屈指可数,南北交通主要靠渡船连接。
随着苏州河两岸英美租界的开放和人口的增加,迫切需要在苏州河上建桥以方便南北交通。一个叫威尔斯的英国人,联系了宝顺洋行的韦布、兆丰洋行的霍格等12个股东,发起成立了苏州河大桥建设公司,耗资1.2万银元。1.856年,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修建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命名为“苏州河桥梁建设公司”。这个时候威尔斯桥还不是百度桥,中国每个过桥的人都要留下“买路的钱”——过桥税。
1873年,工部出面,附近建了一座木桥。因桥在外滩公园旁,故名“公园桥”,俗称外渡桥。所以中国人可以白过苏州河,也叫“白渡桥”。
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为今天的下承式桥梁,钢桁梁结构,荷载20吨,桥长106.7米,行车道宽11.2米,两侧各有3.6米宽的人行道。自此,从中山一路到外滩大明路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紧邻外白渡桥的是乍浦路桥。上海开埠后,传教士文惠廉曾在苏州河上修建了一座浮桥。1873年,工部将浮桥改建为木桥,称为“李白(百度)桥”、“二百渡桥”或“二百渡桥”。1927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长72米,宽17.7米,承载能力10吨。
河南路桥又叫三百渡桥。1843年,这里设置了一个过渡港,称为“三渡”。1885年,这里修建了一座62米长的驼峰式六孔木桥——“三渡桥”。1925改建为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平衡翼悬索桥,长64.5米,宽650米。因桥下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
福建路桥又叫老闸桥,所以地面上还留有古代的石门。1875年,这里修建了一座木桥,被称为老门桥。直到1962才拆除,现在1968建桥。与老闸桥相对应的是新闸桥,一座只有3吨荷载的钢架人行桥。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恒丰桥原来叫舢板厂新桥。当初,这里曾是外国人组织的帆船赛所在地,上海人称之为“舢板工厂”。1903年,粤浙商人集资在此修建了一座木桁架桥,几经改建,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老上海一定记得,苏州河上有一座连接山西南路和山西北路的六孔木桥——潘塘弄桥。由于陈旧,它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除了上述桥梁,苏州河上还有以垃圾命名的桥梁——新老垃圾桥。旧垃圾桥,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桥”。新的垃圾路比旧的垃圾桥更有名。就是今天的西藏路桥,也叫泥城桥。
苏州桥还有一座专门用来架设水管的桥,叫做“水桥”。
此外,苏州河上还有四川路桥、乌镇路桥、薄荷桥(江宁路桥)、三官塘桥...除乌镇路桥、恒丰路桥、薄荷桥、三官塘桥分别建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外,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桥是以道路名或地名命名的。虽然建筑材料不一样,但是大小不一样,规格也不一样。
数据2
苏州河,又称吴淞江,是黄浦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江苏省太湖,向东流经江苏省吴江市、吴县、昆山市和上海市青浦、嘉定、普陀、长宁、静安、闸北、虹口、黄浦等县,在上海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全长125.2公里,上海总面积53.6000。一般宽度50-60米,靠近黄浦江入口80-90米。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汛期水位4.8 ~ 5.2米,水位一般不低于3米。
在古代,它曾被称为金泽、松岭河、李泽和松江,其入海处被称为“湖都”。元十五年(1278),华亭府改为松江府,称吴淞江。明朝嘉靖元年(1522),北进京以下新航道疏浚,成为吴淞江航道。上海开埠后,英国人认可它可以去苏州,因为它名叫苏州河。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吴淞江)是一条没有桥的河。上海的繁华在苏州河南岸,北岸一片寂静。当时两岸人民都是乘船出行,沿河的众多渡船就是明证。
19世纪中后期,苏州河上掀起了第一波造桥运动。当时的南岸租界人满为患,城市急需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河的另一边,北岸是一个新世界。
于是,英国人在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修建了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威尔斯桥”。这座木桥的精确建造日期是1856。之后是河南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一路向西,将北岸和南岸连成一体,从而扩大了上海,苏州河演变为城市内河。
上游,苏州河上的桥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东段,从外白渡桥到西藏路桥,大多是百年老桥,建于上世纪初。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四大典型欧式风格,与两岸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福建路桥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座双曲拱桥。由于地基松软,在拱桥的水平推力下,裂缝出现并加大,已被作为“危桥”拆除。
乌镇路桥至长寿路桥的中段,多为近年来新改建的桥梁。记者一路走来,有六座桥,乌镇路桥、新闸路桥、成都路桥、恒丰路桥、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桥梁强调交通功能,桥体外部线条简洁明快。
中山西路昌化路桥至三号桥的西段,多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宝成路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校园桥、凯旋路、中山西路3号,共9座桥梁。这些桥通常又暗又重。这是“由于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桥梁结构比较简单,造价比较低。”
上海53公里的苏州河上有29处31座桥梁,看上去就像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
最早的“桥”是浮桥。1735雍正年间,苏州河上有桥,但只是浮桥。地点是今天的新闸路桥。当时是“两岸筑石桥,中间筑浮桥,船拖过。”行人和马匹出行不便,苏州河上也没有其他的桥,都靠渡船。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苏州河上的桥梁数量逐渐增加到29座,几乎每条主要道路都有相应的桥梁。
可以免费过桥,所以叫“外白渡桥”。1843年,上海开埠,1856年,外商成立苏州河桥梁公司,在河东河口修建木桥,名为“井桥”。因为是私人的,来回是要收费的。1872年,工业部收购威尔斯桥。由于利用率提高,又建了一座木桥代替,不收费,从此被称为“外白渡桥”。1907外白渡桥改建为钢桥,是苏州河和上海第一座钢桥。
解放后第一桥长寿路大桥是上海解放后在苏州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1951开工,1953竣工。原来的桥在日本占领期间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市人民政府工务局投资376万元人民币,修建了一座连接东西的永久性桥梁。
第一曹杨路桥,建于1976,是上海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
浙江路桥,新建于1908,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鱼腹式钢桁梁桥。
昌化路桥,新建于1974,是第一座跨苏州河的中承式肋拱桥。
1987新建的恒丰路大桥,是苏州河上第一座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桥梁,也是上海大型桥梁建设中应用预应力连接箱梁结构,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先施工两端再中间合拢的成功范例。
经典景观桥梁四川路桥、西藏路桥、乍浦路桥、河南路桥是典型的欧式桥梁,桥梁线条优美流畅,细节丰富。全桥与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
乌镇路桥,最年轻的桥,原建于1948,1999拆除重建。它是目前苏州河上最年轻的桥。但是随着苏州河大桥新规划的实施,恐怕这个牌子很快就要被换掉了。
苏州河大桥形式多样,材料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拱桥5座(如福建路桥),钢桁桥2座(如外白渡桥),梁式桥20座(如江宁路桥)。按材料分,有钢结构(如浙江路桥)、混凝土结构(如恒丰路桥)、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四川路桥)。
数据3
苏州河大桥-
从西到东排列:
1,外环(不祥)
2.镇北路(行人、自行车和汽车)
3.古北路(行人和自行车)
4.中山西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5.凯旋路(不祥)
6.华东政法(行人、自行车)
7.江苏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8.武宁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9.叶家寨路(不祥)
西康路10号(不祥)
江宁路11(不祥)
中潭路12号(不祥)
天目路13(行人、自行车、汽车)
淮安路普济路14(不祥)
15,石门二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共和新路16(汽车)
新桥路大同路17(行人、自行车)
乌镇路18(行人、自行车)
西藏路19(行人、自行车、汽车)
20.浙江路(行人和自行车)
福建路21号(不祥)
22.河南路(汽车)
23.四川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24.乍浦路和虎丘路(不祥)
25.吴淞路(行人、自行车、汽车)
26、长治路外白渡桥(行人、自行车、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