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为什么能杀死很多三国名人?
热病和现在的普通感冒一样,都是寒邪引起的外感发热。死亡率高,起病急。它最初是通过牲畜传染给人的。病人发高烧,哮喘,身上出现血块,但两三天就死了。
东汉末年30年,历史上记载的瘟疫有12次,平均每两三年爆发一次,最后一次瘟疫,也就是俗称的“伤寒”,最为严重。
据《晋书》、《三国志》记载,建安九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04-219年)十年间,伤寒肆虐中原,长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重灾区。根据后来历史学家的统计,大约有2000万人死于这场瘟疫。
伤寒传播很广,在很多地区,一个村子的人都被感染死了。曹植在《谈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尸之痛,室有凄之哀,或关门而死,或丧家而亡”,就是这样一个场景。长沙知府张仲景也是瘟疫的受害者之一。他家有200多人,十年间将近一半的生命被伤寒夺去。感受到瘟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张仲景辞去了职务,隐居起来。他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写《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论述内科杂病。《伤寒论》记载了119个治疗伤寒的方剂,其中葛根黄连汤、小柴胡汤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后人称赞《伤寒论》为“多方之祖”,张仲景甚至被尊为“医圣”。
由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魏晋以后,伤寒不再是绝症。当时没有医生能治疗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