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故事200字左右。
薛倩·赖森
一次导弹发射的自测即将开始,但当时的天气非常恶劣。能否发射,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钱学森都有不同意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每份发射报告必须由三个人签字,然后请示聂荣臻元帅批准。但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说不能发,钱学森却很有把握地说可以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 1的局面,于是就把钱学森亲笔签名的报告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爽快的批了发射,还说如果只有那两个签名没有钱院长的签名,我就不敢批了。你认为这枚导弹发射成功了吗?结果这次导弹真的成功了。
2.一篇科普小故事200字左右,要求两分钟完成。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她出生在波兰,真名是玛丽。因为她嫁给了年轻的法国学者皮埃尔·居里,她后来被称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一起发现并证实了镭的存在。接下来,我们将告诉你居里夫妇是如何发现镭这种神秘物质的。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物质可以发出一种神秘的射线,但未能揭示这种射线的奥秘。Mary和她的丈夫Pierrecurie分享了研究这种辐射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分析,最终在7月1898和2月12发现了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意思是“放射性物质”。为了制备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花了四年时间(MarieCuI7e,1867-1934)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取出1O0毫克的氯化镭,初步测得镭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5。这个简单的数字凝聚了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博士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165438+10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大卫金质奖章。65438年2月,他们与贝克勒尔以1903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200字的科学名人故事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
据说卡文迪什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没有英国那么有教养。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扣不上的;他不善交际,不善言谈,从未结过婚,过着奇怪的隐居生活。为了做科学研究,卡文迪许把客厅变成了实验室,卧室的床头放着很多观测仪器,以便随时观测天象。他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成了百万富翁。但他一点也不小气。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因为生病向他借钱。他毫不犹豫地开了一张10,000英镑的支票,问是否够用。卡文迪什非常喜欢书。他把他的大量藏书按不同类别编号,并有条不紊地管理它们。无论是借书,甚至是自己看,他也无一例外地办理了登记手续。卡文迪什可以算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到79岁,去世前夕还在做实验的学者。卡文迪什一生赢得了许多绰号,如科学怪人、科学巨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2]
视名利如浮云
有一次卡文迪许参加宴会,一位奥地利科学家当面奉承卡文迪许。一开始他很忸怩,后来就不知所措了。最后,他站起来冲出房间,乘着马车回家了。卡文迪什沉默寡言。他常常一言不发地坐在来访的客人身旁,脑子里思考着科学问题,这让一些游手好闲的文人感到尴尬和失望。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只发表了两篇不重要的论文。(其实就是因为他太孤僻害羞了,连他和管家都需要书信沟通;甚至在我参加银行举办的每周一次的聚会时,我让参与者假装他不存在,旁若无人地向他请教,也许你能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或者一声愤怒的尖叫。)
他的实验室。
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后来,他的后人亲戚,德文八世公爵S.C .卡文迪什,于1871向剑桥大学捐赠了一笔财富,用于建造实验室。它原本是以h·卡文迪许命名的物理系教学实验室,后来实验室扩大为包括整个物理系在内的科研教育中心,并以整个卡文迪许家族命名。中心注重自主、系统、群体的开创性实验和理论探索,其中关键设备主张自主控制。这个实验室对物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了26位。麦克斯韦、瑞利、J·J·汤姆逊、卢瑟福等。先后主持过实验室。
沉睡的手稿
卡文迪许在1810年去世后,他的侄子启智把卡文迪许留下的20捆实验笔记原封不动地放在书柜里,没有人动过它。谁知手稿在书柜里放了70年,直到1871。当另一位电学大师麦克斯韦申请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负责建造卡文迪许实验室时,这些饱含智慧和心血的笔记获得了重返人间的机会。麦克斯韦仔细阅读了100年前前人的工作,震惊了。他甚至感叹说:“卡文迪许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几乎预见了电学中所有伟大的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而闻名于世。”从此,麦克斯韦决定抛开自己的一些研究课题,努力整理这些手稿,让卡文迪许的光辉思想流传下来。真的是杰作,两代人的浪漫。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佳话。
专注而害羞
卡文迪什也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每周在家举办一次科学界名人聚会,卡文迪什也会参加。班克斯特别警告其他人不要靠近呆在角落里的那个人。如果他对某个问题发表意见,人们会假装对他漠不关心,假装没听见。如果讨论的问题与科学无关,人们会听到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惊呼,转身看到卡文迪什正走向另一个更安静的角落。
4.科学家励志故事200字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好像学习能力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他从未在班里考进前65,438+00。而且,因为他的作业总是“不整洁”,他的老师们觉得他“不可救药”,他的同学们把他当作嘲笑的对象。
霍金12岁的时候,班上两个男生拿着一袋糖果打赌他永远不会成功,同学们讽刺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并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学大师。原因是什么?
事实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霍金对万物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兴趣。他经常把东西拆开来刨根问底,但当他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时,他却无能为力。然而,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惩罚他,他的父亲甚至还为他担任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教练”。
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太容易太简单,特别枯燥,但他认为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5.科学家的故事(200字以内)
毕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在早期,书籍是整版印刷的。据说我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弟弟们向哥哥们学习。
毕胜一边演示、解释,一边毫无保留地向弟弟们介绍自己的发明。
他先把精致的黏土做成小方块,一个个刻上凸起的反手字,用火烧硬,按元音字母放在木方里。然后在铁板上铺一层胶(松香、蜡、纸屑),按段落一个一个地把字排好,再用铁架围起来,用火加热。当胶稍微冷却后,用平板将版面压平,待完全冷却后再印刷。印刷完成后,用火烘烤印版,融化胶黏剂,将活字一张一张地取下,保存起来下次排版。
弟弟们不禁惊呼。一个小弟说:“大藏经五千多卷,刻了654.38+0.3万块木板,一个房间装不下。多少年的心血都花了!如果用学长的方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兄弟,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我两个儿子教我的!”毕胜说。
“你的儿子?不会这样吧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得对!就靠这个‘房子’。”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节前,我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巴做锅、碗、桌子、椅子、猪和人,随意排列在周围。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当时就想,要不我也过家家:用泥刻一个单字印章,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排,排在文章里了?哈哈!这不就是我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在这所房子里,所有的孩子都玩过,所有的兄弟都看过。为什么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还是小师弟问的。
过了一会儿,大师说:“在你的师兄弟中,毕升是最有思想的。他一直在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哦——!”其他弟子都开悟了。
6.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1862年8月的一天早上,爱迪生正在一个小站卖报纸。突然抬头,只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铁轨边玩石头,一辆卡车正朝他疾驰而来。爱迪生“哎哟”了一声,扔下报纸,不顾一切地冲下讲台,一把抓住孩子。这时,火车从他耳边呼啸而过。好险!爱迪生抱着小男孩,倒在了铁轨边。他的脸和手被割伤,但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父亲是这个站的站长麦肯齐。他是一个优秀的操作员。麦肯齐亲眼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动得语无伦次:“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爱迪生无所谓地笑了笑。他从地上捡起报纸,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登上火车离开了。
第二天,当爱迪生乘坐的火车进站时,麦肯齐已经在站台上等着了。他很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奖励你的。”我听说你对电报非常感兴趣。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如何收发电报,让你成为一名电报员。”这些话是小爱迪生的心里话。他愉快地接受了麦肯齐的好意,跟着他学习收发电报的技术。
爱迪生学习非常专心,进步很快。仅仅三个月后,他就熟练地收发电报了。麦肯齐推荐他去做火车站操作员。这个意外的学习机会为爱迪生日后的伟大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牛顿:两个伊萨克的故事
一天傍晚,正在沉思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花园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水果香味,这是牛顿完全没有意识到的。
突然,咔嚓一声,树上一个熟透的苹果被风吹落在地牛顿的思路一跳:咦!为什么苹果不会掉到天上?是地球引力吸引了它吗?!
牛顿立即做了一个联想,并加以扩展。人们认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与地球使月亮绕着自己转的力和太阳使行星绕着自己转的力是一样的。得出引力也叫“万有引力”。
7.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200多字。
格奥尔格·西蒙·欧姆出生于何润根城。他的父亲是一名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十几岁的时候教过欧姆,引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何润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因经济困难辍学,直到1813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极具天赋和科学抱负的人。他当中学老师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缺乏资料和仪器,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他一直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自己制作仪器。
欧姆研究了导线中的电流。他受到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定律的启发,导热棒中两点之间的热流与这两点之间的温差成正比。所以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类似,猜测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可能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成正比,这种驱动力现在称为电动势。欧姆在这项研究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一开始他用伏打堆做电源,但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并不好。后来他接受了别人的建议,用热电电池做电源,这样就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初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胀冷缩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台电流扭秤,用一根扭绞的导线悬挂一根磁针,使通电的导线和磁针沿经线方向平行放置。然后用一个铋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开水里,另一端浸在碎冰里,用两个水银槽做电极,用铜线连接。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他在1826发表了实验结果。1827年,欧姆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定律总结成以下公式:S = γ E .其中S代表电流;e代表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位差,γ是导线对电流的电导率,它的倒数是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受到怀疑和尖锐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度困难,这让欧姆情绪低落。直到1841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科普利金质奖章,才引起了德国科学界的关注。
欧姆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也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截面积和电导率成反比;在稳恒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表面运动,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为了纪念他,人们以欧姆的姓氏为测量电阻的物理单位命名。
8.200字的科学家故事
1,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很高兴收到礼物,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新朋友。为了方便狗和猫进出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大一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挖两个洞,一大一小。
牛顿回答:“狗能穿过猫洞吗?”牛顿的童年很不幸,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就去世了。两岁时,母亲改嫁到邻村。牛顿不得不和他的祖母住在一起。他从不乱花钱。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做一些小工艺品,攒零花钱,买锯子、锤子之类的工具,放学后躲在屋里。
牛顿学习时非常专心。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误把手表当鸡蛋扔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上开始算一道题,忘了吃午饭。当他觉得饿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他走出书房,一阵微风让他感到异常清新。突然想到:我是不是不吃了?如何走进庭院!
于是他立刻转身,再次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草稿摊在桌子上时,他忘了吃饭,立即紧张地趴在桌子上计算起来。
2.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出生的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就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她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特殊的爱好。她从不轻易错过任何学习机会,处处表现出顽强的进取精神。从小学开始,她每科都是第一。
15岁,以获得一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前曾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物理,父亲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小玛丽。她从小就喜欢父亲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当她长大后,她读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更使她充满幻想的是,她渴望探索科学世界。但她当时的家庭不允许她上大学。19岁开始长期做家教,同时自学各种课程,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就这样,直到24岁,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有强烈的求知欲。
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刻苦的学习让她成绩越来越差,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不仅让同学们羡慕,也让教授们大吃一惊。在校两年后,她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考生中,她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年,她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3.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两个人,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云层,在天空中画了一个“Z”。然后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老人喊道:“威廉,站在那边的稻草屋里,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个接一个地闪过,雷声一声比一声高。突然威廉喊道:“爸爸,你看!””老人朝儿子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原本光秃秃的绷紧的麻绳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小的纤维一根根直直地竖了起来。他高兴地大叫:“天来了!”他告诉儿子要小心。
一边用手慢慢靠近与麻绳相连的铜钥匙。突然,他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倒在地上,全身麻木。没有考虑到疼痛,他从地上爬起来,把自己带来的莱顿瓶连接到青铜钥匙上。这个莱顿瓶中有电,释放出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样的!
他和他的儿子把莱登瓶像珍宝一样带回家。夺取天空电力的人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位美国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关于闪电和电的相似性的论文,阐述了闪电的本质,提出了制作避雷针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想法。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风靡一时,传到了英国、法国、德国、欧洲和美洲。
4.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致力于化学研究,尤其是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多年跟随父亲学习炸药的经历,也让他的兴趣迅速转向应用化学。
1862年夏天,他开始研究硝化甘油。这是一段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难旅程。死亡一直伴随着他。一次爆炸实验发生爆炸,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五名助手全部遇难,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起惊人的爆炸事故。
诺贝尔的父亲遭受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出于恐惧,也纷纷起诉诺贝尔* * *。此后,* * *禁止诺贝尔在该市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不屈不挠。他把他的实验室搬到郊区湖里的一艘船上继续他的实验。经过长期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
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炸药雷管,成功解决了炸药爆轰问题。这是雷管的发明。这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重大突破。诺贝尔一生做出了许多发明,获得了255项专利,其中包括129种炸药。就在他弥留之际,他仍然痴迷于新炸药的研究。
5.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在英国。因为家里穷,他没有机会上学。先是在一家钟表店当学徒,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经常抽时间去听教授们的讲座。再加上他整天摆弄那些乐器,见识也不浅。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纽科门蒸汽机,需要维修。
这项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修好后,看着他多么努力,就像一个老人气喘吁吁,负重行走,觉得应该改进。他注意到主要问题是缸体每次随蒸汽忽冷忽热,忽冷忽热,浪费了大量热量。能不能保持低温,活塞照常工作?
于是他自费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造一台新机器。从此,瓦特整天摆弄着这些机器,两年后,他终于有了新的面貌。但是试着点火的时候,缸里漏的到处都是。瓦特尽力用毛毡和防水油布把它包起来。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了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煤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个关键地方一突破,瓦特顿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他去大学问布莱克教授一些理论问题,教授把他介绍给发明镗床的技术员威尔金。
技术人员立即通过镗孔炮管的方式制作了气缸和活塞,解决了最麻烦的漏气问题。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装上了曲轴和飞轮,活塞可以被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驱动,阀门不用人力调节,于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9.科学家的故事(200字以内)
爱因斯坦的旷课
1895年春,爱因斯坦16岁。根据当时德国的法律,男孩在17岁之前可以离开德国,不必回来服兵役。因为痛恨军国主义,又不忍心一个人待在军营里——就像路易·波尔德中学一样,爱因斯坦没有和父母商量就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和父母团聚。但是,如果中途退学,以后拿不到毕业证怎么办?一向老实淳朴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主意。他让数学老师给他开个证明,证明他数学成绩优秀,早早达到大学水平。从相熟的医生那里拿到了病假条,说是神经衰弱,需要回家休息。爱因斯坦以为有了这两个证明,就可以逃离这个恶心的地方了。谁知,他还没申请,训导主任就给他打来电话,勒令他退学,理由是他败坏班风,不服从学校纪律。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愿意离开这所中学,什么都不在乎。他只是突然为自己想出了一个狡猾的想法却没有实现而感到内疚,爱因斯坦后来每次提起都感到内疚。也许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性格相差太远了。
10.求科学家10短篇小说100到200字左右。
钱学森
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即将开始,但当时天气非常恶劣。能否发射,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钱学森都有不同意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每份发射报告必须由三个人签字,然后请示聂荣臻元帅批准。但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说不能发,钱学森却很有把握地说可以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 1的局面,于是就把钱学森单独签字的报告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爽快的批了发射,还说如果只有那两个签名没有钱院长的签名,我就不敢批了。你认为这枚导弹发射成功了吗?结果这次导弹真的成功了。
泡利
有一次,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做完报告,泡利离开会议室,泡利对他说:“我从来没听过像你这样糟糕的报告。”当时塞格雷一言不发。泡利想了一会儿,然后转向与他们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雷斯彻说:“如果你作报告,情况会更糟。当然,除了你上次在苏黎世的开场白。”
鱼貂
在德国,很多人喜欢听音乐会或者看歌剧,费希尔也是一个爱好者。工作之余,只要音乐厅、歌剧院有演出,他都是必看的观众。一天,这个城市碰巧有一场歌剧演出。实验结束后,费希尔收拾好他的实验室,前往歌剧院。他一进歌剧院,就发现一些人离他很远。他没有介意,开始找自己的座位。一找到自己的座位,周围的观众就表现得很奇怪:刚开始是窃窃私语,然后就像有人下了命令一样,大家都拿出手帕捂住鼻子,像躲避瘟疫一样扭动着身体,有的人还想从座位上逃走。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大喊:“哪里臭了?谁把这个刚从马厩里出来的马夫放进了剧场!””费希尔这时候从如梦初醒中醒来。原来他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站起来,迅速离开了剧院。回到家里,费希尔小心翼翼地洗了个澡,从里到外换了身衣服,但那股味道依然存在,仿佛是从他的皮肤里散发出来的。费希尔有点郁闷,看来歌剧看不成了。但是对于科研来说,这个牺牲不算什么。
居里夫人
就在居里夫妇越来越出名并进一步研究镭的时候,居里先生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怀着巨大的悲痛,居里夫人拒绝为居里先生举行游行和演讲,只要求以最简单的仪式将居里先生安葬在家乡母亲的墓地。
居里夫人一边教书,一边继续深入研究镭。她还组织了一个镭研究小组,向世界各国介绍镭这种神秘的元素。1911112月,瑞典学院科学博士宣布授予她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只有居里夫人两次获此殊荣。像往常一样,居里夫人将在斯德哥尔摩发表公开演讲。陪同她的是她的姐姐和大女儿伊琳娜。
诺贝尔
诺贝尔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30亿瑞典元。但是他和很多有钱人很不一样。他一向鄙视金钱和财产。母亲去世时,他把母亲留下的全部遗产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只留下一张母亲的照片作为永久纪念。他说:“钱只要能解决一个人的生活就够了。如果太多,就会成为遏制人才的洪水猛兽。对于有孩子的人,父母只需要给他们留下教育费用。给他们除了教育费用以外的额外财产是错误的,也就是鼓励懒惰,这将阻止下一代发展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智力。”